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文化

温州“四大火炉” 24小时全记录

   在全市300多个气象监测站中,据24日气象监测数据显示,鹿城、永嘉、文成、泰顺等地最高气温超过40℃。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自今年5月11日入夏以来至7月24日,全市白天气温最高的十个地点依次为:鹿城区山福镇庄岩村44.4℃;泰顺百丈镇沙坑村43℃;鹿城区松台街道41.9℃;永嘉沙头镇下芳村41.8℃;永嘉沙头镇花一村41.7℃;永嘉沙头镇上浮林村41.7℃;永嘉枫林镇新强村41.6℃、文成玉壶镇凤湾村41.6℃、泰顺新浦社区41.6℃、永嘉渠口乡石柱村41.4℃。

  生活在“火炉”里的村民都有哪些避暑妙招?他们在高温下的24小时里都是怎么度过的?这些村落又为什么会比周边村更加高温?7月25日,记者从“十个最热地”中选择不同地区的四处,分别为排名第一的庄岩村、排名第二的沙坑村、排名第五的花一村和排名第八的凤湾村,前往“火炉”现场,进行全媒体实地体验报道。

  记者王亮泰顺沙坑报道

  “热炕”人避暑妙招

  时间:下午5:00为避暑百姓推迟耕作时间

  沙坑村位于泰顺县百丈镇,从市区出发,行驶近3个小时,绕过漫长又曲折的山路,记者终于到达。

  沙坑村处于一个向下的斜坡上,且周围有不少山峦遮挡,地形犹如一个凹陷的小盆地,不利于散热。彼时已是下午5点多,从车上下来,迎面扑来的仍是一阵闷热的暑气。沙坑村并不大,走路不用半小时便可逛完。在村内闲逛,不时可看到一些耕作回来的村民。

  沙坑自然村隶属阳山村,阳山村村委会主任刘家桥告诉记者,沙坑村户籍人口仅200余人,常住人口只有50来人,且以中老年人为主。“高温时,老百姓一般是躲家里,吹风扇或者开空调避暑,与城里的生活相差不大。不得不干农活的村民,也会选择避开最热的时间段,一般下午三四点才出动,耕作到晚上六七点回家。”

  时间:晚上8点多

  留宿百姓家体验“夜生活”

  快要结束一天生活的村民喜欢三五成群坐在家门口或院子里纳凉、闲聊,沙坑村村口是一个村民晚间小聚的热门地。

  在与村民的闲聊中,记者了解到,高温天气对他们的农耕收入带来了一定影响。沙坑村村民多以务农为主,不少家庭种植有板栗、杨梅、茶叶等。“我们种的板栗每年中秋左右就可以收成,但是今年真的太热,前段时间常常超过40℃,所以原本这个时期已经长成橙子般大小的板栗果实,现在就只有乒乓球大小,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老村民蓝书年说,由于天气炎热加上疏于管理,近年来的板栗收成一直不太理想。

  当日,记者选择留在村里百姓家过夜,进一步体验高温天气。然而,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夜间的沙坑,气温直降至27℃,没有空调、没开风扇,靠着习习凉风,记者一夜安枕到天明。昼夜温差之大,让人惊讶不已。

  时间:次日早上7:00

  自采草药泡茶饮用抵抗高温

  次日早上7点不到,叫醒记者的是窗户外成群的鸡鸭。随着太阳的又一次高升,当地气温也开始逐步攀升。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沙坑村村民有着自己的避暑妙招。村委会主任刘家桥的母亲向记者展示了一种附近山上采摘过来的中草药——“六月雪”(如下图)。草药清洗过后,加入一些食盐冲上开水,放凉后便可饮用,喝完会让人感觉清凉解渴,自然也不会那么怕热。记者试着喝了一口,“六月雪”味道偏淡,略有苦涩。当地村民不时饮用“六月雪”泡的茶水,却有防暑的作用。

  记者还看到,不少当地村民习惯性在自家大门口、窗户外挂上一块黑色网状的大布,用于遮挡西晒的太阳,当地人称这块布为“太阳布”。这样的“太阳布”还被用来当做“车罩”使用,有车的村民用它将车辆整体盖住,以免阳光长时间照射下车内温度过高。与此同时,一些店铺门口的挡板上还专门铺上了厚厚的锡纸层,用于隔热。可以说,偏远山区里的纯朴百姓,为了避暑,想尽了各种办法。

  记者金智宽鹿城庄岩报道

  “新火炉”生产生活不误

  时间:下午3:00老人活动中心人气旺

  气象数据显示,近年来,三面环山热量无法散发的鹿城区山福镇庄岩村频频亮相最高气温排行榜,并多次拿下全市最高气温“桂冠”,这也让庄岩村成为继文成大峃、永嘉上塘之后的又一个“火炉”。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空气中袭来阵阵热浪。从330国道沿着村庄主干道庄岩路向村内走,几乎看不到行人,大部分家庭大门紧闭。稍有些人气的,是村老人活动中心,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搓麻将或者看电视。

  村民黄老伯调侃道:“庄岩村已热出了名,村里没娶媳妇儿的后生儿现在都发愁,‘媛子儿’不太肯嫁到这儿来。”采访中,多个村民也都表达了相同的想法。

  时间:下午4:00

  工厂与往常那样生产

  村内一家小型五金加工厂,工人们正在冲床边卖力地干活,边上一架大排风顶着工人们吹。虽然烈日当空,但庄岩村的3家工厂并未停工,仍照常执行日常作息制度,工人们下午1点多就开始忙碌。为了做好避暑工作,老板黄晓雷特意安排给工人们熬了绿豆汤,还买了些藿香正气水,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傍晚时分

  山边小溪传出戏水声

  太阳似乎有所收敛,靠近后山的庄岩溪边,前来消暑纳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庄岩溪并不大,从山涧流下的水十分清澈,河边坐着几名光着膀子的中年男子,他们不时用毛巾沾水擦把身子,以求凉爽。三四名年轻男子则干脆跳下了水,畅快地扑腾一番。

  86岁的林阿婆从家里搬出一条竹椅在溪边坐下,手里摇着蒲扇,怡然自得。家住河边的黄老伯,带着他6岁的孙女和4岁的孙子来到溪里玩水,嬉笑声飘荡在溪边,不亦乐乎。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村民们回家吃晚饭。一只小黄狗瞅着机会“霸占”了小溪,他在岸边水浅处坐下,半个身躯浸泡在水中。

  时间:晚上7:30

  村民开起“散讲大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虽然酷暑仍未完全消退,但村民们却纷纷摇着蒲扇,走出家门。自家道坦、庄岩路边,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村老人活动中心门口,十几名村民开起了“散讲大会”。大家谈天说地,消磨着闲暇的时光。

  村庄隔着330国道便是瓯江。坐在江边的观景亭内,迎着江面上吹来的的习习微风,远眺奔向大海的滔滔瓯江,别有一番惬意。据村民们讲,此处观景亭也是平日里村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晚上八九点,村民们逐渐散去,各归各家,整个村庄逐渐归于平静。

  时间:次日早上6:00

  村民趁早出门活动

  夏日,天亮得特别早。次日早上六时许,太阳便已爬上了山。庄岩溪边,陆续陆续有十来名妇女提着衣物前来浣洗。

  村民活动中心,两三个村民在空地上锻炼身体,村干部黄直芬是其中之一。他说,由于天气炎热,大家出来活动都要趁早,平日里5点多就有村民到这里健身。近几天,可能是太热的缘故,出来活动的人比往常少了许多。庄岩村体育俱乐部队长林先生说,平日里会组织大家来跳舞、打网球,最近由于高温天气取消了活动。

  中午时分,村里露天没见人影。

  记者周蓓蓓实习生施映西文成凤湾报道

  美丽乡村纳凉去处多

  时间:晚上6:00天降喜雨爽村民

  据温州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5月11日入夏以来,文成玉壶镇“凤湾村”在7月24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1.6℃,在当天温州地区“高温排行榜”里排名第八。

  下午3时40分,记者驾车前往文成玉壶镇的山路上,天空突然“变脸”,下起了阵雨。这可以说是高温天气下的意外之喜,阵雨持续了近一小时,我们也到达了目的地。此时,空气中含有丝丝凉意,走在路上,一阵轻快的风吹来,浑身清爽。一些村民纷纷搬出藤椅,坐在家门口,闲聊起了这场雨。

  “下雨了,这两天好凉快凉快了,可以在外面多坐一会儿。”玉壶镇龙背村村民胡女士刚吃过晚饭,十分享受雨后的清新。她告诉记者,平时天气太热,尤其是中午最热,家门口根本坐不住,他们邻居几人就把“闲谈地点”挪到屋内,吹着风扇纳凉。

  时间:晚上8:00

  村民纳凉去处多

  玉壶镇位于文成县东北面,是侨乡镇,辖区有4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12万,旅外侨胞5万人。玉壶镇宣传干事赵巧巧告诉记者,玉壶镇启动“国际慢城”项目建设,在垟头村有国际慢城宿营基地,在五一村有田园风光绿道等,这些地点都成为了村民纳凉的新去处。

  一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换了一身清凉装束,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到基地上、绿道上纳凉。年轻妇女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老人们则是三三两两围坐,摇着蒲扇闲聊。

  记者看到,村民家前的道坦也十分热闹。十几名村民在树荫下坐成一排(如右图),聊起了村里的新鲜事。他们其中,有人迫不及待地说起了近日有人来村里拍电影的事,有人拿着蒲扇一边扇风一边发呆,还有小姑娘和小伙伴一起跳绳。

  时间:次日早上6:00司机下午不开车

  在镇里驾驶电动三轮车的胡绍松最清楚弯弯绕绕的山路,他带着记者来到了“凤湾村”气象监测站。

  62岁的老胡是玉壶镇上村村人,平时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六点多开三轮车,他说中午太热了,自己开车到上午11点就不开了,在家里开空调凉爽。

  从龙背村到“凤湾村”气象监测站大约三公里的路程,老胡说,“凤湾村”其实叫丰湾村,是一个自然村,大部分村民都搬到镇上了,这里的气温和镇上的差不多。

  时间:次日中午12:00

  孩子们扑腾玩水

  昨天中午12时许,玉壶镇艳阳高照,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户户大门紧闭。

  为了避暑,商家们也想尽了办法。有的商家在店面上方拉起了一大块遮阳的黑布,避免阳光直接投射,有的商家则用两块遮阳布,将自家店面“隐藏”起来。

  在玉壶镇中村沿溪东路上,传来了孩子们的嬉戏声。走近一看,原来一户人家的父母在家门口放置了一个充气泳池,三个小孩在里面扑腾玩水,水花四溅,不亦乐乎。一旁的父母也开心地笑了。

  记者李立永嘉花坦报道

  高温下的日常生活

  时间:下午4:00收晒干的草喂骡子

  站在有“溪山第一”之称的永嘉花坦乡花一村的村口,一时间四周看不到人。只有偶尔几辆车从朦胧摇曳的热浪中驶来,向路边激来一阵热风,又忙不迭离去,仿佛再慢一点会融化了。

  接近下午3点,村口的凉亭里来了两个人,坐下来看电视。一个人说,家里又热还闷,这里还透气些。

  下午4点,在村口溪流对岸,一块空地上,向春珍师傅正在收拾晒干了的草,装车上准备运回去喂他的骡子。向师傅养了四头骡子,靠接些往山上运送重物的活计为生。但最近向师傅都没接活干,四头骡子都在休息。活很多,只是向师傅不敢接。“天气太热,骡子受不了……”

  向师傅现在每天凌晨4点多上山割草,割到上午9点左右,把草运来这里晒。下午4点左右过来,把前一天晒下的草拉回去喂骡子。

  时间:下午4:30

  有放羊的有耕作的

  4点半,村口陆续走来一些人,往对岸的山上走去。大家是趁着天气稍微凉快了点,上山干活来了。

  朱增棵老人是其中之一。朱老伯69岁了,戴着斗笠,扛着把锄头,上面挂着水瓶、麻袋,腰后别着柴刀,健步走着。朱老伯在山上养了5头羊,还种了200多棵橙子树,以及其他一些玉米之类作物。

  在最近的高温天气下,大家的劳作时间有所改变。往山上走了半小时,在一处阴凉地方,看到了朱老伯早上拴在那里的5头羊。朱老伯解开绳子,把它们拉到别处吃草。羊要吃半个多小时草,朱老伯把羊丢下,上去到自己的果园里劳作。

  这一段时间,遇见好几个同村的人陆续经过,有赶着一头黄牛的,有赶着两头羊的。都在往山下走。

  5点半,朱老伯赶着羊下山。羊一路走一路吃,走走停停。山坡上的稻田里有人在除草,有人在喷洒农药。还有人背着农具在上山耕作。

  山脚下,有块篮球场,8个大小不一的孩子正在打篮球。他们也是刚过来,再早点都太热。

  时间:傍晚时分

  在村口桥上乘凉

  再回到村口6点多了,云遮住了太阳,凉快了许多。

  这时回到村口,站在桥上,再往两边溪里眺望,居然还是看不到有人游泳,从下午到傍晚都看不到有人游泳。

  下午一来到村里,看到村口的溪流,就打算拍些儿童戏水的照片,展现下农村夏天的快乐时光……然而有村民说,现在村民都喜欢带孩子到游泳池游泳了。

  暮色里,已经有十来个人吃了晚饭在村口桥上乘凉。有搬了躺椅来的,有两位老人推了轮椅过来。

  时间:次日早上8:00

  “村早市”很闹热

  6点半,在村子里面走走,许多人坐在家门口乘凉。老街上,有处很古旧的木制牌楼,边上,三位老人正在乘凉闲聊。还有一家人在门口边乘凉边做手工活。

  8点左右,村口桥上乘凉的接近30人。椅子一路摆过去,在夜晚的一阵阵凉风里,大家慢摇蒲扇,闲聊着家长里短。桥上人来来去去,10点后,大家也都散了回家。

  次日早上6点多,街上已很热闹。有人扛着农具去地里,有人把绿豆、菜干之类摊开在门口晒,有人站在路边,跟来往的人打着招呼。有两辆三轮车,架着棚子,铺着猪肉,各自沿着路,边走边卖。路边的人家出来切一两斤肉过去。

  10点,路上已没什么人。在村口村里的两个凉亭,还有十来个人聚着闲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