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民生

温州这个山区县 环境再造全力构筑“大花园”

   烈日西沉,暑气尚未消散。文成西坑镇让川村的千年古樟树旁,风味独特的“畲家长桌宴”,已经开席。

  喧闹声此起彼伏。悦慢民宿总经理黄琳琴的心里,感到越来越踏实:进入暑期,她的5个民宿小院,98个床位天天爆满,有的游客一住就是多日。

  去年这个时候,黄琳琴还经常“冒火”:村里变电器功率太低,空调一开就跳闸;山村没通自来水,山泉水又供不上,只好紧急请人挖井……最委屈的时候,她拿起电话向县委书记抱怨:“鼓励我们来开民宿,可基础配套设施缺这少那,好不容易有了客人,没水没电怎么留得住?”

  小村让川,正是山区文成曾经的缩影。这不仅事关当地产业的转型发展,更事关数十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

  受限于交通闭塞、水源保护等因素,文成多年来“一产受限、二产受制”。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根本的出路在旅游”,这是文成人多年求索得出的结论。然而,一直以来,基础配套不足、产业层级不高等短板,制约着文成旅游业的发展。

  今年5月,文成印发《全域旅游化环境再造工程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由政府配套4亿元,国开行融资16亿元,把全县域打造成一个“大花园”。他们定下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游客年接待量1000万人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全县旅游总收入超过60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一个山区县的“大花园”梦想,已经悄然开启。

  出路

  在山水之间酝酿

  路,一直是文成人的“心结”。

  一条是交通的路。不通高速、不通铁路、没有一级公路……对于地处温州西南的山区县而言,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条是发展之路。地处飞云江源头,境内的珊溪水库是700万温州人民的“大水缸”,全县95%的面积为水源地保护区,对工农业发展限制不小。

  跨越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文成是温州优质旅游资源集中的县域,以旅游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是破题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路。”县委书记王彩莲扎根文成6年,常年奔波在“八山一水一分田”间,对于县域发展有着深切体会和思考,“未来几年,‘生态好、环境差’将是文成集中力量解决的课题,也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发展全域旅游的突破口。”

  破局的契机,出现在“摘帽”以后。

  2015年2月,文成等26个欠发达县“摘帽”,并取消了GDP总量考核,转为重点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2016年,文成被列为全省交通补短板典型示范区,5年内预计投入超过150亿元,建设3条高速公路、3条国省道,以及温武铁路、通用航空机场。长期以来处于交通末端的文成,有望实现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对外1小时交通圈,并成为浙江西部的交通枢纽。

  “高速时代即将来临,文成旅游业要提前做好准备。”王彩莲说,留给文成的准备时间只有3至5年。这段时间里,如何蓄积发展动能,抓住时机完成从“旅游资源富县”到“旅游产业强县”的跨越?

  今年4月,文成县发改、交通、农办等部门以及各乡镇一把手,组成一个40人的党政代表团,前往诸暨、安吉、景宁三地学习考察,访古镇、下乡村、进展馆、入园区,学习各地城乡规划,交流城镇环境再造经验,共谋绿色发展合作。

  这些地方“整体规划、精致造景”的品质追求,十年百亿元投入整治环境的魄力,给文成干部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考察归来后的总结大会上,大峃镇镇长薛乐之感叹说:“不管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还是县域环境再造,都要当成家里搞装修一样精心来做,从设计到选材,甚至买块瓷砖都要货比三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种抢抓机遇、时不我待的共识迅速形成,一条通过提升基础、再造环境,以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也渐渐明晰。

  5月26日,《全域旅游化环境再造工程行动方案》正式出炉,明确提出“一年攻坚、两年见效、三年决胜”,打造全省一流的环境高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样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