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社会

温州交管创新模式 全民参与频频获“赞”

   近年来,温州城市交通发展迅猛,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双双突破200万,市区每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居全省第一。然而,紧随发展而来的便是管理难题——拥堵、事故、停车难、出行难……面对这些“城市病”,交警部门该怎样对症下药?近日,浙江省“创文明交通 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暨温州市“文明交通全民共创”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温州交警的“法宝”终于被揭晓。

  交通管理的“温州经验” 群众唱主角

  “来,来,喝杯平安茶,等下慢点开车,平安回家。”如此说着,孙兰香大姐将手中热乎乎的平安茶递到了司机师傅手里,笑盈盈地看着对方一饮而尽。

  这里是坐落于温州华盖山脚下的“红日亭”,亭子周围还有许多与孙兰香大姐一样,身穿红色马甲的老人,他们便是在温州颇有名气的红日亭志愿者。

  今年早些时候,温州市团市委、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和市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争当志愿者路长 共建身边文明路”活动,并推出首批20条重点道路。

  听闻这个消息,这支几乎全由花甲老人组成的红日亭志愿者队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而且很快,这群银发志愿者们就站在斑马线边上开始为来往行人传播文明交通理念。

  孙兰香说,“红日亭”的雏形其实1972年就有了,至今,烧茶的老人从最初的五六人增加到26人,老人中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70多岁。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夏季供应伏茶,秋冬施粥,还根据节气和民间习俗免费向路人供应芥菜饭、清明饼、端午粽、中秋月饼、冬至汤圆等。

  除却“红日亭”的老年志愿者外,志愿“路长”的努力也不可小觑。

  今年8月,温州第一批志愿者路长队伍正式成立。从9月起,“路长”们就正式上任,在自己认领的20条重点道路上协助民警进行交通管理,宣传文明出行。看安全管理、看秩序畅通、看管理执法、看文明守法、看信号配时、看共建成效,在“六管六看”的模式中,路长们参与的是“六看”的工作内容。他们的加入,让路面的宣传、监督变得更加高效。

  拿起手机便可一键举报 人人都是“电子警察”

  在“一创一治”活动中,温州交出的成绩单究竟如何?数据有话说。

  截至今年10月30日,温州市交通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全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市区查处违法停车97.2万起、同比下降5.2%,城市道路停车违法率由2016年初的每公里20辆降至现在的每公里0.2辆;高德地图全国百城交通拥堵排行榜中,温州从2014年的全国第8位下降到现在的第61位,下降幅度全省第一;另外,温州在全省首创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体系,10月份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测评平均守法率超过90%,其中礼让斑马线平均守法率达到93.6%。

  这些改善的背后,除了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外,也离不开动员全民参与的一个“神器”。去年下半年,温州交警部门开发了一款“一键抓拍行车记录仪”。这种行车记录仪除了有一般行车功能外,还能对路上看不惯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堪称原有“微信随手拍举报平台”的升级版。

  据温州市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机动车驾驶员只需手指轻点举报按钮,该记录仪便能自动截取按钮按下时刻的前7秒和后7秒画面,并实时上传到温州交警的举报平台,同时记录下举报的时间和GPS坐标,既不影响车辆行驶也可以快速举报违法。举报成功后,举报人将收到一条提示短信,如果举报内容经审核通过,还将获得微信红包奖励。

  有了这个“抓拍神器”,就相当于路上多了许多不定点“电子警察”。据了解,目前平台已累计接受群众举报102万起,发放奖金225万元,平均每天4000余起。

  给企业戴上“紧箍咒” 协同共治管源头

  针对“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监管难题,温州市交警构建“法人创安”机制,以“行业自治”理念,搭建出一套重点车辆、驾驶人、企业管理系统,将全市51716辆重点车辆、40533名驾驶人、645家重点企业纳入平台监管。同时创新企业安全系数、驾驶人危险系数“两大安全指标”,实行“人、车、企”捆绑管理。

  去年8月24日,12家渣土车运输企业在温州市交警二大队的主持下,成立了渣土车行业自律促进会。次月13日,又有10家企业自愿申请加入自律会,这使得自律会拥有运输企业22家,车辆404辆,车辆数占温州市区实际运行渣土车辆数的近75%。

  在一份《渣土车行业自律处罚标准》中,列出了闯禁、遮挡号牌、压线、超载等12项违规行为,企业罚金在200元至2000元不等。此外,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除了接受内部处罚外,还会移交交警部门处理。

  据了解,成立自律会后,交警二大队的辖区内迄今无渣土车事故发生,严重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行车也更加规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3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