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徐州新实践”



徐工重型生产车间忙碌有序。




我市深入实施“彭城四好工程”。




徐州方特乐园开业,带动文旅新消费。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一起来看 “徐州新实践”。

关键词1: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徐州新实践:2023年,徐州着力培育的“343”创新产业集群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全应急产业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2024年,我市以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攀高走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焕新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未来产业集群,让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越来越强。

2023年,我市聚焦数智赋能,激活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引擎,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重塑。以生产设备、关键工序和业务环节数字化为重点,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信部5G工厂试点。

2024年,我市将积极申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打造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和“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打造全国数实融合标杆城市,让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立得更牢、扎得更深。

关键词2:科教兴国、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徐州新实践:2023年,全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73所,增加学位6.9万个。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70所。创建四星级高中1所、三星级高中3所,实现全省优质高中创建“五连冠”。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创新实施“彭城好课堂”“彭城好老师”“彭城好爸妈”“彭城好学子”等“彭城四好工程”。持续推进“树立六精理念、帮扶美好前程”“一年高考一贯抓、立德树人全过程”“强科提质”“教研室能力提升”“新教育推广”“县域质量振兴”“质量提升校校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等质量提升八项行动,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考综合水平持续大幅攀升,县域振兴效应凸显。

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增强。中国矿大实现部省共建,江苏师大申博、徐州工程学院申硕稳步推进。中国矿大赵跃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职业教育校舍43万平方米,新批设民办职业学校4所,在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金牌总数和总积分取得优异名次,被省政府表彰为2022年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地区。

2024年,我市把建设区域教育中心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牵引,围绕高等教育培强、职业教育升级、基础教育提质、资源配置优化、校地融合赋能、教育产业拓展、健康成长关爱等“七大行动”,细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2023年,徐州创新动能愈发强劲,向“新”而行。

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6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家。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23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7件。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获批筹建省实验室,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

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升空。

2024年,徐州突出创新引领,建强区域科创中心。

力争创成国家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

持续扩容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年内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

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拨投结合”制度改革。

优化科技创新“四链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关键词3:扩大国内需求、经济良性循环

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徐州新实践:2023年,徐州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成效显著:成功举办第二十六届投资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新招引3亿元以上项目40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亿元以上项目22个,3个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

省、市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完成年度投资任务,121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项目投产率提升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9.9%。

消费持续旺盛,开展“淮海新消费”系列主题活动3000余场,发放消费券超2.5亿元,拉动消费50亿元,彭城广场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徐州文旅火爆“出圈”,方特乐园开业运营,“彭城风华”成为文旅新IP,旅游总收入跃上千亿元台阶,户部山一回龙窝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外贸质量提升,实现进出口总额1208亿元,“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7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7.7%。

创新铁路快速通关和铁海联运抵港直装模式,中欧班列开行370列、贸易额增长32%。国际邮件互换局开通运营。

今年,徐州将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行动,办好第二十七届投资洽谈会等综合招商活动,坚持大项目和专精特新中小项目并举,盘活存量资源空间,推广资本、科技和应用场景招商,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百亿级项目实现更大突破。完善“招建服”一体化推进机制,实施年度投资1100亿元的221个市重大产业项目,确保147个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100个项目年内投产。

加快34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

扩容升级消费需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繁荣假日经济、节庆经济、夜间经济,实施老字号振兴计划,提高“淮海新消费”品牌知名度,全年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突破1万亿元。

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扩大高品质住宅供给,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优化充换电设施布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8%以上。

鼓励国内外高端品牌首发新品、落地首店,加快推进德基广场、君太平洋百货等项目,推动户部山、彭城商业步行街创建全国高品位步行街。

增强经营主体信心,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建立涉企行政合规制度,积极打造区域营商环境高地。实施民营企业家三年培养计划,办好“政企交融汇”,打造企业家友好型城市。

关键词4:“三农”工作、乡村全面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徐州新实践:丰收,是2023徐州最耀眼的字眼之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特产品品牌越来越响,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更宜居……在去年的丰收季,我市“三农”发展画卷精彩连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丰收答卷”。

做优“土特产”,产业发展链出新活力。2023年纳入省级农业重大项目250个、完成投资227.9亿元,市域五大特色产业链平均产值365.4亿元,绿色蔬菜产业率先建成全省产值超千亿元的市域特色链。

共筑“空间美”,乡村环境治出新面貌。2023年全市“三大革命”和农房改善任务均超额完成,新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66个。

富民强村走出新路径。2023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65元、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154个“小田变大田”试点村村均增收4.5万元,128个“党建+股田制”试点村村均增收28万元。

粮食安全关乎十四亿人吃饭问题,是民生大计。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蔬菜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

作为全省的农机大市,今年我市将创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先行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超过73%。

持续提升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质量,加快构建“5+N”农业全产业链,全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中心、苏北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建设,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开展特色产业链数字化试点项目化打造、智能化应用数字农业基地。

关键词5: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徐州新实践:蓝天白云飘逸,田野遍地翠绿,乡村美景如画,城镇干净整洁……行走在徐州大地,天蓝水清、树绿花红,空气清新、鸟语萦绕,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此番美景,便是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回眸过去一年,徐州的“含绿量”持续攀升:全力开展空气质量“双月攻坚”行动,实施1521项治气工程建设,全年市区优良天数241天,优良率66.0%,PM2.5浓度42.6μg/m3。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优Ⅲ比例97.7%、同比上升4.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水质达历年最好水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无废城市”建设48项考核指标达标、14项体系任务及10项工程项目全部完成。

2024年,我市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有序推进现有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探索创建零碳工厂,统筹推进全市绿色制造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6:保障改善民生、社会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徐州新实践: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实施就业促进十大行动,发放稳岗返还等各类补贴14.1亿元、就业创业贷款90.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成功自主创业3.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2.7万元,增长5.1%和7.4%。基本民生底线兜准兜牢。

2023年,徐州获批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全市新建老年中央厨房12个、家庭养老床位2040张、适老化改造3100户,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200张。累计建成4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率达89.1%,基本形成“一个中心+N个互助站点”农村养老服务网格。为34.01万名老年人发放尊老金2.07亿元,为老年人购买居家上门服务45.66万人次。

2023年,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区域性医疗高地基本形成、综合医改不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提质增效、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徐州建设效果彰显。

今年,徐州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建立园区、企业与高校、职校、技校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办好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开展“创响彭城”系列创业活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新增自主创业1.5万人。

高标准完成第三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任务,建成三级以上养老机构8家,养老机构入住率达50%以上,推动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助餐服务全覆盖,社区站点助餐占比不低于80%,发展构建银发经济产业园、淮海经济区养老博览会、淮海老年产品市场“一园一会一市场”。

2024年,我市将高水平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实施医疗高原登峰行动、重点专科突破行动、县级医院提升行动、基层卫生强网行动、公共卫生护佑行动、重点群体关爱行动、健康城市样板行动、事业发展支撑行动、党建引领护航行动九大行动,全面推进健康徐州建设,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