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民生

绍兴三大实招重建水城 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消灭劣Ⅴ类水

 QQ截图20170306101914.jpg

  水,是绍兴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绍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水乡之一。绍兴,也是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治水是绍兴人生生不息的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绍兴人的使命。如今的绍兴,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作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决策,决心从古韵水乡升级为现代水城。

  “经过清淤和雨污合流式截污工程建设,现在河道环境好了很多。”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诸妙茵,望着眼前一派碧水盈盈、两岸粉墙黛瓦的西小河,兴奋地说,“因为有吕府、王阳明故居等人文遗迹,坐乌篷船或者步行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很多。以前,我们生怕因为水不好丢了脸,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2015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绍兴市调研时提出“绍兴治水要做到全省第一”。时隔一年,也是“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三年之际,绍兴全市水质实现根本性改观,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消灭劣Ⅴ类水,省控以上断面全面达标,曹娥江、浦阳江全年保持Ⅲ类水标准。

  实招一 找到“病灶”所在 河道清淤实现淤泥固化处理

  位于柯桥区钱清镇的淤泥固化一体化中心,伴随着隆隆的机械声,6台大功率压缩机正在工作。一旁的小河里,插着4根口径很粗的黑管子。

  循着管子望去,只见河底泥浆被绞吸船吸上来,沉淀后进入调节池,被搅拌均匀,经固液压滤分离,不一会儿一块块形如豆腐干的泥饼就成型了。

  “用于搅拌的大池容积达1000多立方米。河底淤泥加入泥沙聚沉剂后,使泥从水中快速分离、沉淀。固液分离机械起到脱水作用,分别形成干的泥饼和清水。”来自湖北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移亚东说,经过这种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处理后的清水,可达标排放。泥饼不但比泥浆的体积小50%—70%,而且遇水不易融化。干泥可用作工程基础料进行填埋,也可以用于砖瓦厂制砖,有机质含量高的还能用作园林绿化用土。

  据了解,柯桥区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现有河道854条,水域面积达49平方公里。自2007年实施“清水工程”以来,每年河道清淤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河道清淤疏浚任务繁重。

  河道清淤是治污水的关键一环,淤泥固化处理,能有效减少二次污染,节约土地资源。

  2014年下半年,柯桥区建设淤泥固化中心,采用市场化模式清淤,近3年来累计投入3.5亿元,清淤500多万立方米。目前,已建成齐贤、钱清、福全3个淤泥固化中心,年固化能力达240万立方米,完成固化淤泥30万立方米,并在滨海口门丘新建一处淤泥固化中心。淤泥固化中心全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覆盖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河道。

  实招二 从“治标”转向“治本” 开展重点污染行业整治行动

  随着治水的深入推进,绍兴市开始对源头污染源进行治理。

  工业企业偷排,一向被视为水质污染的头号敌人。从2013年起,一场针对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和“低小散”块状行业的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关停并转”四个字是高污染企业必须接受的命运。

  去年,绍兴市启动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印染、化工行业整治,一大批排放不能达标的企业应声倒下。

  据统计,2015年,绍兴市全面完成“四大行业”671家重点企业整治提升,全市主要水污染负荷(化学需氧量、氨氮)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30%以上。2016年,全市累计停产整治印染企业107家、化工企业102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1.8%和34.1%;全市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产量同比下降2.8%,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13.2%。组织开展工业园区污染专项整治,全市82个工业园区共排查出问题1587个,已完成整改1502个,完成率94.6%。“这对绍兴水质改善,是一个极大的贡献。”绍兴市环保局局长张永明说。

  同时,绍兴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集镇村、规划非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的“全覆盖”。

  2016年,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已有1704个,受益农户69万户,是三年计划1674个村、55.5万户的101.8%和124%。

  此外,绍兴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也迎头赶上。2016年,绍兴市累计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878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66%,实现所有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水排放全纳管。

  全市79个镇均已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市还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工作,根据不同区位和不同污染源,将每一个排污口“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倒逼推进截污纳管和雨污混接整治,促进水环境不断改善。

  实招三 全民治水 近30万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治水大走访活动

  在柯桥区华舍街道华墟居委会,村支书宋建华通过“隔油池+活性炭”的方法,在这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中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结果只花了两万元就收到了治污效果。

  在嵊州市仙岩镇,人们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治水考核方式——“下游考核上游”,上游乡镇(街道)的垃圾、污水流到下游,下游乡镇(街道)逐次监督告知,年终还给上游打分。

  “这些创造性的做法,既经济又实用,在治水过程中层出不穷。”绍兴市水城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些灵感的火花之所以能迸发出来,是因为治水的理念深入人心,整个社会从政府部门到群众形成了广泛共识并充分参与,大家已经将治水当做自己的分内之事。

  正是因为这一点,涌现出了很多“绍兴样本”:在柯桥区平水镇,一位83岁的老人俞倩芸,靠着黑板、粗瓷碗、自制的垃圾打捞网三件“治水法宝”,守护着村口的荷花塘,如今这已变成了全村人的习惯;在新昌县小将镇,数十位企业家自掏腰包认养河道,现在这一模式在新昌乃至全市推广;在嵊州市下王镇,46个留守妇女组成的“村嫂志愿服务队”主动护河,如今已发展成全市上下2000多支巾帼护水队,志愿者达到了两万多名。

 

  在“全民护水月”活动中,全市各地各部门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护水活动,有近30万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治水大走访活动,其中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党员干部21万人左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