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要闻

宁波余姚3.2万亩盐碱地变成大“粮仓”

  原标题:田成方 路成网 旱能灌 涝能排

  余姚3.2万亩盐碱地变成大“粮仓”

  昨天(8月18日),记者在宁波市余姚临山镇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看到,连片的海涂地满目苍翠。两个月前,在正大余姚中泰生态农业园内种下的3.2万亩水稻已经拔节孕穗,长势喜人。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度较高的滩涂地,杂草丛生,根本没办法种植农作物。”正大余姚中泰生态农业园副总经理符银川说。

  余姚滩涂资源丰富。早在2008年,该市实施杭州湾垦造耕地工程,在原先流沟交错、芦苇丛生的盐碱地上布置合理的河网、路网,铺设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沟等设施。同时,结合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提升地力,通过采取淡水洗盐、增施有机肥、表土覆盖等措施,对盐碱滩涂地进行降盐及培肥处理,把荒芜的盐碱地整治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美丽田园,真正做到“藏粮于地”。

  盐碱地变身良田,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3年前,余姚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共建中泰生态农业园。园区引进耐盐碱、稳产高产水稻品种“秀水14号”,后期通过实行稻麦、油菜轮作种植模式,推行秸秆还田深翻,加速降低土壤盐碱度,进一步提升农田质量,取得了喜人的种植效益。去年,正大余姚中泰生态农业园种植的单季水稻平均亩产超550公斤,亩均效益在500元左右。实行水稻、油菜等作物轮作种植模式后,亩均经济效益又提高约300元。

  通过一系列综合举措,这片盐碱地如今是余姚市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成功典范。“盐碱地华丽转身为‘粮仓’,这对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余姚市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余姚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已累计完成垦造耕地6.04万亩,其中,围涂造地5.66万亩,新增耕地4.86万亩。截至目前,该市已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孙吉晶 谢敏军 陈福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3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