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小种子孕育大梦想 宁波种业“芯片”迸发澎湃动力

  原标题:向“种”图强,小种子孕育大梦想

  宁波种业“芯片”迸发澎湃动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命脉。宁波向“种”图强,高水平推进“种业强市”建设,政府强化制度、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实施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人才引进、企业扶优扶强、种业提升工程建设等行动,上下联动推进种业产业现代化,呈现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在育种创新、种质保护、品牌提升等方面走在浙江省前列,种业“芯片”迸发澎湃动力。

  宁波市主要负责人强调,要聚焦重点品种、瞄准世界一流,下更大功夫提升育种技术研发能力,高标准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立体智慧的现代种业基地,为维护种质安全、锻造农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70家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中,宁波6家企业(机构)入选,入选企业(机构)数量居浙江省首位。

  宁波宁海深耕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产业,并凭借水稻制种强项,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如今,向海而生的宁海又在水产种业领域谋划图强,做大“水产芯”。

  宁波市鄞州区以“种业强区”为目标,布局建设都市种业、林特种业和滨海水产养殖种业等产业集群。在“浙江稻作第一镇”姜山镇,规划总面积2890亩的宁波种业公园已具规模,分为瓜菜种业研创区、水稻种业研创区和研创文旅区三大功能区。目前已有多家宁波本地种业头部企业落户。“种业公园将采取前沿化育种、高科技示范、规模化种植手段,深度融合育种、制种、种植、文旅等多种业态,让小种子变成大产业。”鄞州区姜山镇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现代种业,关键在于突破核心技术,抢占种业“制高点”。宁波推进人才、项目、资本向企业集聚,鼓励院校和企业各自发挥研究优势和应用优势,开展生物遗传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攻关,支持种业企业吸收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科研投入,聚力攻克种源难题。

  宁波象山某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聚焦海水鱼类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先后繁育岱衢族大黄鱼、银鲳、梅童鱼、小黄鱼等26个品种,梅童鱼、马鲛鱼人工育苗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甬优”杂交水稻育种团队开展水稻高产优质广适特性攻关,累计育成102个杂交水稻组合,其中1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7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截至2023年,选育品种在全国17个省(区、市)累计推广面积7300万亩,增产稻谷60亿公斤。

  除了水稻、水产,宁波市在瓜菜、林果花卉、旱粮、畜禽育种领域也取得突破,亮点纷呈。马铃薯新组合“甬马1号”配套盐碱地覆膜栽培技术,出苗率从56.4%提高到80.3%,马铃薯平均亩产超过1250公斤,“甬马1号”成为宁波首个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的马铃薯新品种。宁波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3个“梦”系列草莓品种在上海、山东等草莓主产区授权使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宁波市累计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15个、国家登记或省级审(认)定品种24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83个。2023年,宁波市水稻制(繁)种面积首次突破5万亩,实施种业提升工程17个,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2亿元,种业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7.5%。

  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一颗颗“金种子”在共富路上闪闪发光。越来越多的宁波良种遍及浙江走向全国,种业“地瓜经济”不断壮大。“甬甜”系列甜瓜已在新疆库车推广2万亩;浙东白鹅在省内龙泉、兰溪等地已推广60万羽,在四川凉山、贵州普安等地已推广200万羽;仅2023年,为宁波市外养殖户增收3900万元;大黄鱼苗种打入福建宁德等大黄鱼主产区。

  小种子孕育大梦想。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壮大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提升种业企业的制种规模,持续释放其联动带动潜力,实现种业研创、服务、展示等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宁波“种业强市”建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8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