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

首页>地方频道>宣城>要闻

宣城市宣州区:“蟹”甲归田 还“良田”为“粮田”

  今年72岁的徐大宝,是宣城市宣州区朱桥乡油榨社区土生土长的农民,过去以种植水稻为生,前些年,看着村里撂荒的土地可惜,和家人一合计,便流转下来,挖成蟹塘开始养殖螃蟹,这一养就是好几年。

  朱桥乡油榨社区是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村,许多村民祖辈就是蟹农。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和优良的水域资源,不少人利用家门口的池塘养鱼养蟹,还有人在承包田里挖塘养蟹,徐大宝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这几年养殖效益逐年看涨,荷包不断鼓起来,但是养殖螃蟹投放的养料,加上螃蟹的排泄物,使得水体日趋富营养化,也让水塘环境保护压力倍增。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根据《宣城市宣州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宣州区着力健全耕地保护长效管控机制,确保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并建立起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据了解,徐大宝挖塘养蟹地块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永久基本农田,是典型的耕地“非粮化”行为,按照规定应逐步恢复成耕地并种植。

  通过多次上门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和耐心劝导,徐大宝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不仅欣然接受蟹塘还田,还主动配合恢复耕地工作。

  2023年8月11日,他在《永久基本农田恢复补偿协议》上签了字,当年9月9日之前,在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协助下,徐大宝将养殖地块恢复种植条件,共恢复耕地面积39.24亩。

  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复耕要保障,复种也不能落下。

  “蟹塘还田后,还赶种了一季小麦,今年直接转化种植模式,准备尝试稻虾混养。”徐大宝说,跟着国家政策走,肯定不会错!只要地不闲,同样有收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