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原标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宿豫区曹集乡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综述

  随着社会治理对象多元化趋势的凸显,如何将发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及群众诉求及时解决,促进基层治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成立“老刘调解工作室”,建立“矛盾纠纷不出网格”的体制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访调结合,网格调解化解群体性纠纷

  时值初夏,在宿豫区曹集乡综治中心“老刘调解工作室”内,来自睢宁县的农民工王某,紧紧握住工作室负责人、乡主任科员刘辉的手,感激地说:“刘主任,多亏你们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们讨回工钱,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人。”

  事情还得从去年初说起。王某等四人来到曹集乡一个工地从事建筑工作。到年底结算工钱的时候,工地老板只给一半工钱,承诺余款在年后5月底工程结束时一次结清。等到了五月底,工地老板却说现在周转资金不足,留年底再结。王某等人感觉被老板忽悠了,准备联合所有务工人员到老板家中索款,如果还不行,就到区里上访,讨回工钱。

  工地所在社区的网格员得知后,立即把情况反馈到乡综治中心。“老刘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刘辉得知后,带领工作人员赶到工地,找到王某等人,把他们带到工作室,安抚他们的情绪。随后找到工地老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三次登门做工作,终于让老板把工钱一分不少地交到王某等人的手里,防止了一件群体性事件和群访事件的发生。

  据乡党委书记张大伟介绍,这是该乡充分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法律服务所等部门力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实施访调对接、人民调解进网格,织密织牢防控网络,融多张网为一张网的一个有力举措。

图片1.png

图为“老刘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刘辉(右一)听取当事人的情况介绍

  整合资源,实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为破解工作中多网不合一、信息不共享,今年以来,曹集乡整合区域资源,在原有综治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使综治中心功能更加完善。中心分为4个功能区,设立综治信访接待大厅、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视频联席会议室和“老刘调解工作室”。融合综治、信访、司法、调解等部门,实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治、突发事件联处、社区平安联创”的综合治理模式。

图片2.png

改造后的综治中心外观

  在此基础上,全乡建立四级网格,配强网格员队伍,落实网格员职责,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把党员、志愿者、机关和社区干部安排到全乡160个网格中,对网格内群众开展各项服务,使党组织、党员、群众组成“一张网”,同时建立了以综治中心、社区、调解小组“三级调解网格”和群众参与、调解反馈、事件回访等工作机制。落实网格走访巡查、信息报告制度。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联络、邻里纠纷调处等职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图片3.png

接待大厅

  形成合力,推进大调解工作机制

  在工作中,曹集乡进一步完善矛盾调解工作制度,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增强综合治理能力,以综治为中心建立大调解机制。将群众诉求、信访矛盾分为“绿、蓝、黄、橙、红”五个风险级别,由综治中心根据不同风险级别进行分流处理。建立信访矛盾分析研判制度,每周对群众反映诉求、信访件进行小结,每月召开一次风险研判会,由“老刘调解工作室”对分析研判结果进行联席汇办处理。同时建立领导包案化解制度,全乡上半年排定15个重点人头及信访件,参与包案化解领导12人,共化解积案1件,化解民事纠纷件3件,跟踪管控风险等级下降7件。

图片4.png

矛盾调解进行中

  通过半年的工作实践,曹集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到6月底,网格员共处理各类事项1700多条(件),排查矛盾隐患56条,收集社情民意355条,调处矛盾纠纷22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真正实现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网格真正成为了矛盾化解的“第一线”、群众参与的大舞台、政策宣传的主阵地。(朱琳 张程 朱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2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