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文化

千年等一回

      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节点城市,9月,淮安将迎来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的现场评估。因运河而兴的淮安因为拥有众多的运河遗迹而广受关注。运河遗址多,是淮安运河之都的佐证,运河遗址多,也在考验淮安人保护运河遗址的能力;运河申遗,即将面临“大考”,淮安,准备好了吗?

      晚报记者 张文浩 崔乾 张旋 通讯员 严斌 董记

      申遗进展

      大运河申遗全面启动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而且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2006年“两会”,由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刘枫领衔,58位全国政协委员发出联名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同年,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拉开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的序幕。

  淮安市入选申遗名单的遗产点不仅数量最多,而且种类齐全。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申报文本的共有31个遗产区,涉及河道27段,遗产点58处,其中淮安入选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河道1段(淮扬运河淮安段)、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运河遗产价值极高,囊括了水利工程遗产:诸如运河会淮穿黄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蓄清敌黄”的洪泽湖大堤,以及节制闸清江大闸与双金闸;还有漕政管理机构: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含淮安府衙、镇淮楼)。此外,维护、更新、改造运河工程技术设施的管理机构:河道总督府的衙署园林——清晏园;专司征收运河过往船只税费的管理机构:淮安钞关遗址;仓储管理及其设施:丰济仓遗址;因大运河而兴盛繁荣的标志性建筑:清江浦楼;因大运河工程而建的祭祀、祈福纪念性建筑物或构筑物:吴公祠、镇水铁牛等虽然未列入申遗范畴,但其价值地位同样不可忽视。

      大运河淮安段申遗工作有序开展

      2008年,淮安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文化、财政、水利、规划等部门与相关县(区)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文物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保护与申遗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设立大运河保护与整治项目指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运河遗产保护与整治项目的实施。

  我市先后编制《大运河(淮安段)遗产保护规划》、《清口水利枢纽总体保护规划》、《御制重修惠济祠碑保护与周边环境整治方案》、《洪泽湖大堤高堰段环境整治与展示工程设计方案》、《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天妃坝石工堤、顺黄坝及惠济祠遗址保护展示建筑设计方案》等相关遗产点的保护规划,为后期科学、合理的展示、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政府将大运河申遗重要节点维修、展示及环境整治项目列入我市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落实专项经费,实施了天妃坝、惠济祠遗址、顺黄坝、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信坝、高堰等遗产点保护和展示工程,以及码头镇古运河河道疏浚、岸线整治与桥梁建设。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遗产点的保护和展示工作,2013年9月正式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

     遗产与淮安

      淮安运河遗产价值独一无二

      在淮安境内的运河沿线,水工、漕运遗迹众多。

  淮安清口是京杭运河与黄河、淮河的交汇点,素有漕运咽喉之称,这里修筑的水运水利工程设施最多,治黄、导淮、济运、通漕、减灾等一系列关键工程设施有机地构成了复杂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利史研究专家张卫东先生曾说,“无意之中,清口被塑造成为中国历史上水利工程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废黄河、古运河及其闸坝、洪泽湖大堤以及许多现代水利工程如中运河、里运河、二河、淮沭河、张福河在清口来了个大聚会,堪称九龙聚首”,清口还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延皓先生誉为“中国水工历史博物馆”。

  总督漕运公署,在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体现了大运河以漕运为主要水路运输商品的特点,见证着以内河为主的中国漕粮运输制度;运河上仅存的一套保存完好的明代石闸——清江大闸;中国水工建筑史上使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起始民国节制闸——双金闸。还有位高权重的河道总督府衙署园林——清晏园、明清时期的“四大粮仓”之一——丰济仓遗址、全国著名的征税大关——淮安钞关遗址等都极具代表性。

  这些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与厚重,充分佐证了淮安作为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粮食仓储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淮北盐集散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无言的证实、阐述和巩固了淮安运河之都的地位。 

      淮安的兴盛与运河息息相关

      淮安是大运河的关键地段,史称“南北襟喉,江淮要冲”,黄、淮、沂、沭、涡、濉、泗、汴、洪泽湖等河流、湖泊交汇于此。可以说运河的盛衰和淮安的发展是息息相关。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位于邗沟北端的淮安与运河相伴相生。

  2500年的大运河发展史、封建社会赋予大运河的独特的职能和地位、淮安独特的地理位置,给淮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包括运河河道、堤坝、涵闸、码头等水利工程设施,运河沿岸兴建的公署、钞关、驿站、官仓等相关管理机构遗存,因运河而兴盛繁荣的聚落遗产,因大运河工程而形成的各种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淮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运河给予的,曾经因为其在黄、淮、运河道治理、漕船制造、淮北盐集散、漕粮运输、粮食储备等方面的显赫地位而成为运河沿线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的四大都市之一。 

      中国大运河申遗备忘录

      2006年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我国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大运河列入其中;

  2007年9月,“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在扬州开幕,确定“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落户扬州,并通过“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

  2008年3月,运河沿岸城市在扬州达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扬州共识”;确定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工作职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方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章程;

  2008年3月,国内专家共同研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6月出台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细则;

  2008年二、三季度,建立了相应的省(直辖市)、市级大运河保护和申遗领导小组(会商小组);

  2009年6月,运河沿线城市完成市级保护规划编制,并公布;

  2009年12月,运河沿线各省、直辖市完成省级保护规划编制;

  2010年底,编制完成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

  2011年底,完成申报文本编制并做好申遗相关准备工作;

  2012年,编制各遗产点保护规划、方案,并实施;

  2013年1月,正式提交申报文本;6月底前完成申遗点的保护与环境整治;

  2013年9月,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7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