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消息影响,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出现了市民抢盐的现象。当日下午,在北京某连锁生鲜超市线上平台,原本供应充足的食用盐,仅过了一个小时就显示“缺货”。而在线下,多家超市内的食用盐存在多次补货的情况。
主要观点
一、反映自己所在地区已经出现超市食盐被一抢而空现象。
环球网:日本于8月24日下午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我国沿海部分地区居民出现抢购食用盐现象,部分商超生活食盐卖断货。还有部分微信群刮起了“抢盐潮”,许多民众都跟风囤盐。京东超市上关键词“盐”搜索次数环比增长377%,食用盐成交额环比增长498%;部分生鲜外卖平台上,多款盐显示“缺货”、“补货中”。上海和北京的盒马平台食用盐显示“缺货”。据扬州新闻广播报道,24日早上,在扬州市大润发等超市看到,购买食盐的市民明显增多。不少购买食盐的市民表示,虽然知道食盐保质期只有3年,但是看到其他人买了,也就“跟风”囤一些。微信公众号“独嘉新闻”报道称,24日下午3点,在浙江嘉兴禾兴南路江南超市,记者看到陆续有市民过来专门买盐,一买就是十来包,甚至更多。超市土产生鲜负责人张蕾说,24日下午开始,买盐的市民陆续多起来了,而且每个人买的量也不少。仓库里盐的储备充足,只要货架上没有了,他们就马上补货,她在现场也劝顾客,根据家里的需要购买,不要屯盐,盐的供应是充足的,但还是有市民冲动购买,有位老人,一口气买了400包盐,这是三四十年都吃不完,而盐的保质期一般是3到5年。
二、呼吁群众理智看待,目前国内食盐供需足够,不必抢买。
中盐集团发布关于保障食盐市场供应的声明称,中盐集团具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食盐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盐产品可以做到源头可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近期,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时缺货现象,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表示,对于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不建议仿效。中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一般来说在进出口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大进小出,进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进口的原料盐主要是用在工业上作为化学原料。中国食用盐产量能够满足需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张金良表示,不建议囤盐,“因为囤多少也不够一辈子用的”。张金良认为,不建议囤盐的原因在于,一是,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有控制地排放,经过洋流和各方面的扩散,此时核污染水的核污染浓度会进一步稀释;二是,据悉,日本的排放将持续30年,核污染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能消除的,所以囤盐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食用盐中海盐的供给是比较少的,所以即便对海盐有影响,影响范围也不是特别大。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晏瑲特别指出,我国的食用盐主要来自井盐,与韩国不同,我们的盐并不涉及污染区域,因此居民无需过度囤积。网络大V“小强说”: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抖音网民“丹凤朝阳”:前几年我的家乡也流传了一个盐的谣言,结果造成大家都抢盐,有的人一下子就买几百斤。结果有的家庭几年都吃不完,而且盐会转水,都成了水。大呼上当。
三、谴责个别营销号在抖音、头条等平台发布视频、文章煽宣食盐短缺。
中国青年报:在此次“抢盐潮”中,一些推波助澜的商业力量值得警惕。很多主播的耸动性言论,背后都是忽悠消费者超量购买自家产品的“生意经”。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还需及时出手,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不当行为,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规范食盐价格行为发布通告: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百度网民“松闻柏hR”:这是有些人在搞事?抖音网民“清风明月”:不要抢盐,不要相信任何人谣言,中国的盐都大米都多的很,这些都是商家炒作,上次你们消炎药吃完了吗?抖音网民“buzhisuowei279”:对于造谣带节奏的建议严惩,散布恐慌的必须入刑。新浪网民“吕杨先生”:很快,又会看到通报:抓获一批故意散播谣言,来抬高盐价获利的人。抖音网民“七吖”:刚才有一个直播间卖盐,制造恐慌,直接被永久封号。
供稿:史云凤
编辑:戴锡明
审核:叶顺亮
原标题:《舆论批评“抢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