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被传承、被珍藏,不因时间而迷失,不因进步而泯灭,静静地流淌在文明的深处。”
共和蒲草编织技艺主要分布在洪泽湖周边地区,以原洪泽区共和镇较有代表性,明清时期开始兴盛。
2016年11月,“共和蒲草编织技艺”被淮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确立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和蒲编传承人张广义小时候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蒲草编织技艺,到了10岁便能露上几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编织手法日益娴熟,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蒲编能手。
蒲扇编织的原料要选用优质无病害的蒲草叶,晒干后将其按照粗细分类,选出一批宽窄长短一致的蒲叶打捆,用盐开水进行烫泡,最大限度提高其韧性。
编织的时侯,要根据蒲扇的规格选择蒲叶的大小。编织尤其讲究对称,不可多,不可少,否则会影响产品的美观。制成的共和蒲扇具有做工精致、透气、轻巧、扇面可折叠等特点,是人们夏日乘凉的理想用具。夏天出门时,可随时当垫子使用。有歌谣颂曰:“小小蒲扇一尺长,一人扇来二人凉,草扇虽丑用处大,扇风垫座挡太阳。”
为了让共和蒲草编织技艺重现生机与活力,三河镇通过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利用等方式,使蒲扇更具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达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
供稿:冯 佳、王清文、万震
编辑:高 帅
审核:潘 洋
原标题:《共和蒲草编织:非遗传承 尽“扇”尽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