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向“新”而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新”,重点在厚植发展优势,生命力则在于发挥各地主观能动性,推动地方发展向“新”而行。

向“新”而行,首先要有做“附加题”的心态。学生时代答题,最后一题往往是难度较高的附加题,是优等生挑战的对象。地方发展也一样,在经济发展、安全环保、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维度都有既定目标,按部就班加把力基本就能完成。但打造新质生产力不同,这不是“低垂的果实”,而是跳一跳也不一定够得上的成果,也体现了地方“争创一流”的姿态。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积极布局消费新场景、新赛道,并强调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就充分彰显江苏向“新”而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破题”、走在前列的决心与自信。

向“新”而行,更要有“瞭望者”的眼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从“供给侧改革”到“高质量发展”,从“双循环”到“中国式现代化”,当前已不是比拼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的时代。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以人才为支撑,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地方一定要有“瞭望者”的长远眼光,判断自身在全国大循环中的未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模式、产业等迭代升级。比如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链一策”,着力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便是从发展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抓住时代机遇“改头换面”的关键一招。

向“新”而行,还要有闯“无人区”的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想要塑造经济发展的“独家”新引擎,各地不仅需要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还要俯下身子寻找脚下土地的禀赋在哪里、民众的需求在哪里,奋力做改革创新链上的先行者。而勇闯“无人区”,“成群结队”比“单打独斗”更容易突围。一方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崛起需要企业、政府、科研院所、资本市场的长周期协作与联合攻关。比如,安徽的未来产业先导区,便将企业、政府、高校等多元主体纳入科创生态培育。另一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系统工程,在地方“点式突破”的基础上,更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能锻造更坚韧的供应链和更优质的产业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鼓点,踩准了,便能独领风骚。透过地方看新质生产力培育,展现的是各地等不起的心态、啃硬骨头的决心、不满足于差不多的追求,这些也必将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声声战鼓。(戴薛甜 王玉龙)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