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要闻

巧用“加减乘除”法 书写乡风文明答卷 淮安大力推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善

  不讲阔气和排场,人情担子轻了,陈规陋习少了……近年来,淮安市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巧用“加减乘除”法,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有力推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善。

  巧用加法,乡风“上新”

  金湖县黎城街道徐梁村农家书屋是江苏省首批五星级示范农家书屋。书屋内宽敞明亮,整齐摆放着超万册图书。这里还制定了图书借阅、书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群众办理“一卡通”借阅证,即可实现本地区图书通借通还。

  乡风文明往往离不开书香浸润。近年来,淮安市将书香淮安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立足乡村地区特点,开展更为精准的“送书”“送知识”下乡活动,通过源源不断地注入“书香”,为乡风文明添彩。

  在乡村地区,淮安市适时优化乡村应急广播系统《耕读时间》栏目,定时定点播放全民阅读宣传、农技知识、绘本阅读等内容。同时,利用乡村宣传栏、阅报栏、流动宣传车、大广播小喇叭等载体,宣传全民阅读工作,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针对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的现象,淮安市结合群众需求,精准提供文化服务,创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的快板、说唱、三句半、小品等文艺节目,并深入田间地头、到农户家门口宣传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精神风貌。

  巧用减法,文明有“约”

  “守国法,遵村规,维护权益重平等;价值观,要牢记,都做优秀好村民……”走进清江浦区黄码镇甘露村,路边宣传牌上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

  议一议,议出好乡风。像这样的村规民约在淮安市农村地区很常见,这也让淮安市广大农村与文明有“约”。围绕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淮安市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各项条款逐一讨论,最终定下村规民约。充分利用广播和电子屏、宣传栏等,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把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家风家训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使文明新风有了明确导向。

  此外,淮安市各县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文明典范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以先进的力量感召人、带动人,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巧用乘法,“阵地”升级

  淮安区下关村有2500多年厚重历史,因漕运史上的“仁、义”两座坝在境内,又被称为“仁义下关”。在下关历史文化陈列馆内,下关溯源、仁人志士、近代风貌、下关书画四个主题展示了下关的人文风俗及沧桑巨变。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仁义故事和先进事迹的熏陶,积极践行仁义精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阵地载体。洪泽区通过打造1个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中心、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和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制定完善一系列制度办法,不断提升运行质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已成功打造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成提档升级,建成6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巧用除法,移风易俗

  近年来,淮安市大力营造勤俭节约、严格自律、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全力打好移风易俗攻坚战。党员干部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党员、网格员等也被纳入志愿服务队,深入各村(社区)居民家中,深入宣传推行婚丧嫁娶简办之风。

  聚焦“大操大办、不文明丧葬、不文明祭祀、借教敛财、低俗娱乐、赌博”六大整治重点,明确“移风易俗宣教、自治组织提升、先进文化浸润、生态环境改善、党员干部引领”五条实施路径,集中开展“树新风 除陋习”专项行动,全市陈规陋习得到进一步遏制,农民精神风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