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文化

花果山飞泉石刻群 一部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

斯梦

  花果山因一部《西游记》闻名世界,国人对《西游记》情有独钟,在云烟缭绕的连云港花果山下,还有一部飞泉郁林观历史石刻文化闻名于世。花果山飞泉郁林观石刻群是古代书法艺术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唐隶宋篆”二刻,极为难得,是古代书法中的瑰宝,197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郁林观石刻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找他们当年所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雨后初晴,山谷里便会腾起丝丝水汽,洁白如絮。水珠凝结为云,白云如潮,涌入山谷,遂成白练,飘游汇集,便成浩瀚无际的“云海”。

  放眼望去,突出的山峰、村庄、好似大海中的岛屿,在汹涌澎湃的云波中,忽隐忽现。

  如果说天底下的美景都是由绿树、苍苔、石阶做基本元素的,那么,水就应该是引人入胜的最好铺垫。郁林观也是如此。沿着湍急的水流,拂绿枝,穿浓荫,拾级而上,转过一块巨石,一道飞瀑从天而降。大家都惊叫、欢呼起来。

  据花果山街道飞泉村76岁的赵斯虎老人告诉我们,花果山郁林观周围的基岩以花岗岩为主。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地壳运动的变化,裸露的花岗岩体受到地壳的抬升、卸荷作用、断层切割、冰川活动、流水冲刷、温差风化、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共同影响,使这些峰石千姿百态,大者嶙峋峻峭,小者造化精灵,具有奇、美、巧、怪的特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谓天下奇观。

  据《康熙海州志》记载:郁林观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60年)的郁林观,为女道士活动处。唐开元初年(公元712年),东海县令元暧也非常推崇这里的景致,他当时亲自勘察规划,清理杂草,铲除危险的岩石,并在瀑布的源头垒石宿水,使之常年潺潺不绝,荒废的名胜得以修葺一新。

  郁林观,今已不存在,然而诸多名胜尚存。濯缨泉、埋云石、喷水崖、朝霞壁等点缀山间,气势非凡,宋、元、明三代雅士游客来到这里渡海之劳,但也络绎不绝,常无虚日,人称为东海第一胜境。

  当时的云台山地区为海中大岛,到清初裁海,把云台山划为界外,这个郁林观逐渐荒废,到康熙十年(公元1628年)复海,才回归古海州。

  在这里的崖壁上,刻满了唐、宋、明、清十几块风格各异的题刻,其中有宋朝兵部尚书李弥大的《宋四士题名》,有海州通判刘居实的《宋刘居实题名》,有北宋文学家海州通判石曼卿所题的《濯缨泉》,还有明海州知州王同题写的“飞泉”、“采山钓水,抹月披风”等石刻,雄浑潇洒,苍劲有力,其中飞泉二字最大,字径50厘米,刻于东边高大的瀑布石上,后人就将此处称为飞泉。

  飞泉郁林观石刻群可称得上是古刻荟萃,琳琅满目,立身于此,好比是观赏一个难得的古代书法展览,历代诗词题刻遍布崖壁间,因而素有“小碑林”之称。明初进士山东诸城知县赵瑾在来海州郁林观旅游时,看好此处的山水风光及诸多文人到此赏景的留迹,加上明朝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便辞官带着家眷到飞泉长期隐居打理这里的事务。

  雨季,我们来到这块带有古老文化的史地,急雨般的飞水如开闸的河流,倒悬倾注,咆哮着,撞击着,从天而降。它撞向了山腰上的岩石,撞向了岩石缝隙里的树丛,撞向了树丛后的石障,撞向了石障下面的深潭。于溅水成雾间,发出了震耳的隆隆声响,挟着雷霆,直奔山脚,泉水从狮子岩上飞泻而下形成“飞泉”。

  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间歇。“飞泉”名不虚传,我们看到了飞虹溅雪、漱玉喷珠的奇观,但与周围的山势配合得恰到好处。

  在飞泉瀑布之下,仰望高大的峡谷,陡坡垂练式瀑布,琼浆漫溢,翻滚连绵,形如玉练;凌空悬挂,随风摆动,若亭亭玉女,身着白纱,屹立山间。

  只见急流而又显得温柔,漫溢却安详、婀娜,绿荫华盖,谷幽林静。我来到“古愚子听琴处”的石刻处,大清嘉庆年间古愚子(朱照)就是坐在这里欣赏泉水于山石间迂回撞击,忽聚忽散,水珠击崖,叮咚作响,自然的音乐,仙乐天成,给人一种遐想,这里的景色太美,人在山中感觉走进另一个微妙世界,心潮澎湃。清流鸣琴,妙趣横生。

  悬瀑高大,巨岩壁立,落差20余米,仰观落帽,俯视心惊,气势雄伟。流水经峡谷口腾空而下,飞泉自高峡喷出,瀑布如泻玉堆珠,飘落潭中,十分壮观。

  水声、风声、林声、响若惊雷,山摇地动,水花四溅,水气缭绕,如云、如雾,似烟、似霞,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亲临其境,不禁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受。而且身如在云中遨游,浓雾腾腾,烟云袅袅,景色奇妙。

  史书上说,郁林观早在唐代就迎接过诗仙李白,遗憾的是这位狂放而率真的诗人,除了在云台山脉留下一首《哭晁衡》的诗外,并没有给郁林观留下什么。

  可有了这么一个传说,郁林观还是引来了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数朝当地的士大夫、文人流连于此。

  也许是为了沾点诗仙的灵气,或者是让后人能记住他们,他们在游玩的同时,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怀刻进了岩石。

  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郁林观,终于让既能带来一切又能带走一切,既清新又古老的水,用偈语的方式揭示秘密。

  这个既清新又古老的偈语,应该就是那些镌刻在飞瀑旁,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水的沐浴的摩崖石刻吧。

  明代唐伯元在《游清风顶游记》中道出当时郁林观为僧尼活动场所,当年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

  看,溪水沿沟谷斜坡急速奔流、蜿蜒崎岖,如长龙戏水,似银蛇起舞,水声哗哗,悦耳动听,跃水、清潭相继出现,状如串珠,岸石翠洁,鸟语花香,流水叮咚,如管似弦,环境优美,景色如画。

  飞泉石刻风景点,美就美在自然风光,天造地设。那浓雾笼罩的山谷,那朝霞映照的峭壁,那淙淙作响的泉流,那红紫无名的花木,还有那丛篁、那瀑布……绝非人工所能造设。

  原始的、质朴的、幽邃的自然景色,加之历代文人骚客之墨宝镶嵌其间,更有天成的喷水崖、埋云石,狮子岩等点缀于此,形成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壮丽景观,相得益彰,已达到了较高的品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0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