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文化

云台山旅游建设文章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

赵斯梦   赵俊

  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系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拟文,书、刻者无款。唐碑镌刻在一块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净面高2米,宽3.8米,此刻共393字,正文分21行,每行17字,字径3寸,全文隶书,其书法体势分间宽博、疏密均匀。用笔着墨,遒劲飘逸,富有汉碑《石门颂》的特色,镌刻者刀法精湛。

  早在首开金石文字整理之端的北宋时期,著名的金石家赵明诚和他的夫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他们所编的《今石录·今存碑目》里已经载入这块唐隶石刻,清吴玉搢著录于《金石存》、清叶昌炽在其《语石·卷二》中再予收录。由于石质优良,从唐代流传至今,依然字迹清楚如新,是国内罕见的珍宝,是一块很有价值的碑刻。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人,于1983年,曾题额“唐隶宋篆”小字刻在飞泉下的山石上。

  《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是一篇美丽的游记散文,叙述海州司马崔惟怦巡视海疆之后,顺路到这里游览的情景。行文朴素典雅,议论风生。详尽描绘郁林观的自然风光,“寡月同碧海同深,霞朝将赤城争峻”,“悬流喷水”,“卧石埋云”以及“入笙听歌,宫商自合”等句,于典雅中忽显华丽,驾驭得非常自如。

  该文中还详尽叙述了地方官元暖开辟飞泉景点的过程。叙述他是怎样亲自策划和设计,砍尽杂草,剔除危岩,筑埝收贮上游的雨水,使飞瀑常年不断。

  同时还种植不同季节生长的花木,万紫千红,把飞泉装点得仙宫一般。这是云台山有史以来首篇记叙旅游建设的文章。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唐隶刻石中交代游的时间、游的原因、游的人。更重要的是表述了唐代关于旅游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学问,认为旅游者有三种,一是“知而不能至者”———仰慕胜境的美妙,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前来;二是“至而不能赏者”———来了却又不能欣赏得了其中的奥妙;三是“赏而不能穷者”———只能欣赏其一二,不能完全了解其中的真谛。

  这就是说由于种种原因,奥妙也能看出,特点也能看出,但只能看出一些,不能看得完全,看出胜境的真正胜处所在,也就是说能看到胜境的真谛,这就告诉我们光拥有胜境不行,还必须加强对胜境的宣传,使大家了解胜境,指导大家如何去观赏胜境,引导每一个游客都能知之、至之,至则赏、赏则尽。

  还提出“志在魏阙,心游江湖,两忘出处,双遣是非”的观点,意思是立志虽在国家大事上,但也不妨碍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把是非得失都能暂时抛到一边。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处碑文的末尾还有一个有趣的名词:“其列座同志,次而镌诸”,居然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开元年间就把同僚称为同志了,不能不叫你吃惊,实在令人称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07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