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民生

连云港籍高校毕业生回流量偏低 为何回乡少

图为我市相关单位组团去西南、西北、苏南等地招聘,吸引了许多大学生来应聘。通讯员 张开虎 记者 王文 摄影报道

  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讯(王文 胡莹)记得费翔有一首歌《故乡的云》,唱出了万千游子的心声。外面的世界虽好,但打拼的疲惫与在外漂泊的心酸,或许只有故乡的风与故乡的云才能抹去创痕。于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大都市“居不易”的共识,不少高校毕业生难抵乡愁,纷纷选择回家就业。

  目前,正是大学生毕业招聘季,但今年港城本土企业招聘人数却比往年有所下滑,连云港籍高校毕业生回流量仍然偏低。是什么阻挡了远方游子回家的脚步?或者说,这些游子为什么不愿意回港城就业?近日,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就业与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还存在差距,本土企业发展缓慢等因素极大制约着“走出去”的港城学子“走回来”。

  “故乡的云”吸引力偏低

  又到找工作的黄金季,就读于西北大学的港城籍学子小卢早早地忙碌起来。因为男朋友已顺利签约江苏核电,她经过多方打听,打算去位于市开发区的伍江数码公司应聘。没想到,今年伍江数码并没有打算大规模招聘,学习电子电器专业的小卢投的简历也不符合伍江数码的要求。对此深感意外的小卢最近很焦虑:“本地也没有专业对口的单位了,我只有先在外地找找看了。”

  与小卢的回归受阻不同的是,就读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蒋明(化名)选择主动放弃回家就业。“机械工程这几年很吃香,班上的同学大多数没签约,都在比较和观望呢。我还是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工资高,也有发展前景,连云港好像除了鹰游,也没有合适的企业。”

  “这两个毕业生的情况,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连云港籍高校毕业生无法回家就业的类型。”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海东介绍,2011年至2014年,我市累计接收连云港籍高校毕业生20992人,分别占当年接收总量的55%、56%、58%和61%。虽然人数和占比均呈现递增态势,但回流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一是与考出去的学生人数相比,港城回归学生比例仅占三成,而苏南地区回归学生达到八成;二是回归的学生学历偏低,名校、硕士及以上等优秀人才很少;还有就是去向分布不均,回归的学生基本都去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这与外地的情况大相径庭。”李海东感叹,都说要“记得住乡愁”,可是对于大多数港城在异地求学的游子来说,回家工作的吸引力还是偏低的。

  归乡的路为何漫长

  从小卢与蒋明求职情况来看,连云港籍毕业生不回家工作,无外乎主动放弃或被动放弃两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硬件环境、就业领域、发展机会、薪资待遇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缺乏竞争优势有关。

  “连云港在江苏13个省辖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2位,仅高于宿迁。”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殿光说,近年来,我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数量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岗位在减少,例如2014年各入场举办招聘会的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就比2013年减少10%左右,今年将继续减少。

  “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还是很突出的。”杨殿光说,通过对2015年全市190余家单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一些热门紧缺专业如机械、药物分析、高分子材料、临床医学等专业岗位需求达2569个,占总需求量的52.5%,但毕业生在同等情况下往往选择大城市。而很多想回归的学生学的又是基础性学科和冷门专业,他们往往不愿意去一线岗位、小微企业或者较为偏远的基层岗位工作,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我认为,我市的经济欠发达,有实力、有影响、能提供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企业较少。这对那些名牌大学的或者硕士及博士的吸引力就更小了。”师专外语系教师刘柏说,据他了解,我市与苏南、苏中在引进人才的住房、求职等财政经费保障方面还存在差距,这使得不少港城优秀人才流失了。

  给游子一个归来的理由

  今年,为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连就业,以及连云港籍的优秀毕业生回归,我市积极发挥赴外招聘在引才中的主渠道作用。3月27日至29日,市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用人单位分赴太原、西安及镇江、合肥等地高校开展招聘会,效果很好。“我们是第一次去山西招聘,而且改变了以往单一药企独立招聘的方式,改为政府搭台的招聘活动。”李海东告诉笔者,这次参会单位类型相对较多,像市开发区还拿出了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名额,我市的6个科技镇长名额也拿出来参会,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

  “我们是现场接收简历,当天组织考试,收获很大。”此次随团远赴山西和陕西高校招聘人才的新晨药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有不少连云港籍的学生投简历,他们单位与市开发区都在现场组织招聘人员考试,这种形式也是以前没有过的。

  除完善招聘制度外,我市还拟建立连云港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础台账、就业困难毕业生台账、定期走访制度,及时了解这些人的实际就业状态和就业及培训需求。相关人士还建议,我市还应在人才安置房、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等服务配套方面作出努力,完善连云港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尤其是港城求学游子来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升就业吸引力。

  当然,对于本土规模企业来说,还应转变用人观念,着力开发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交流平台,打造线下人才招聘会品牌,丰富线上招聘会服务,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供求双方交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