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首页>地方频道>盐城>要闻

盐城盐碱地上大豆亩产增幅51.4%

  “经专家组现场测产,改良后的盐碱地大豆亩产256.8公斤,未改良的对照田块大豆亩产169.6公斤,增产51.4%。”11月10日,在亭湖区秋益家庭农场大豆示范田里,盐城市农科院副院长秦光蔚研究员指着收割后豆茬尚未清理的盐碱地说,运用“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的盐碱地治理改良绿色新技术,实现大豆在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突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今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土壤改良团队联合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亭湖区科技镇长团在亭湖区秋益家庭农场,共同开展盐碱地治理改良暨大豆作物增产试验项目,成功将改良田含盐量从0.4%降到0.21%,亩产增产51.4%。

  “短短4个月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盐碱地土壤容重高、颗粒细小、土壤板结等问题。”最终结果,令参与现场测产的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十分欣慰。他分析,受自然气候、地下水位、水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往往不明显、耗时长、增产效果缓慢,“大豆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物资,该项新技术将是滨海盐碱地大豆增产的利器”。

  “亩产256.8公斤,即使与非盐碱地块亩产大豆约190公斤相比,也提高了35%左右。”盐城市农科院大麦研究室主任沈会权表示,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让滨海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见成效,促进农民增收,按大豆价格每公斤6.4元计算,亩净效益可提高560元。

  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我国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总面积约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达2亿亩。“盐碱化土壤是土地‘顽疾’。唤醒这一‘沉睡’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秦光蔚表示,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出路在农业科技。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解决了盐碱地种植大豆低产的难题,而且对实现化肥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双减”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对盐城300多万亩盐碱地改良增产和国家大豆产量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6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