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民生

扬州诗教:真正“惠民工程”

  23日,在全国诗教工作会议的开幕式现场,记者专访了与会的著名学者诗人,聊聊他们眼中的扬州诗韵诗风。

  来扬州更像是“老友相聚”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

  “扬州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景色新;感君颁我光荣奖,今到名城尽故人。”获得了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诗教突出贡献奖”,杨叔子现场改写了王维的名诗《送元二使安西》,“不是离别之情,而是故地重游,老友相聚的浓浓暖意。”

  “我前后四次来扬,到这里更像是与老友相见。”身兼教育家、科学家以及诗人多重身份的杨叔子说,学术研究和诗词教育并不矛盾,教书育人的意义比做学术研究的意义更大,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诗歌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所以诗教应先行,应普及。

诗教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郑欣森(原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扬州作为‘全国诗词之市’,在全国影响都是很大的。”郑欣森告诉记者,在他前几次来扬州测评、验收的感受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对诗教工作、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诗教对于扬州的影响也许短期内未必看得出来,但长期的影响肯定是深远的。这对人的自身发展,人民素养的提高都有帮助。这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文化扬州、诗歌扬州。扬州在诗教工作的开展上,对全国都是有着引导、号召、榜样的作用。已然在全国成为了一个标志。”面对目前扬州的诗教工作,郑欣森如此评价。

扬州诗词“古”韵深厚

  梁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诗教委常务副主任)

  在梁东看来,扬州是当之无愧的“诗韵之城”。“从小到大多次来扬州探亲访友,因为我母亲是扬州人,所以我一直把扬州当成第二故乡。”梁东说,历代文人墨客在扬州留下诸多名作,而扬州很多小学生的诗作都非常优秀,诗词文化或许就是扬州这块土壤上的文化基因。“现在诗人的任务,是如何把历史和现代、过去和今后的任务结合起来,扬州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梁东认为,扬州创建“全国诗词之市”最大的长处在于“古”韵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扬州在中国诗词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特色地位,这是扬州最珍贵的东西。”而扬州充分利用着这些资源。“扬州有好的传统,也正在推进诗教‘六进’工作,很有群众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扬州的发展将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 陈洁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5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