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社会

扬州仪征沙集村:三产融合发展,老区开出“幸福花”

  原标题:仪征沙集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老区开出“幸福花”

  “一年下来,一家人的收入能有15万元左右,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仪征陈集镇沙集村村民孙如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沙集村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是扬州著名的革命老区。1939年,仪征县第一届县委就诞生于此。近年来,这片“红色热土”通过农业招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摘掉了“穷帽子”,成了仪征脱贫致富典型村。

  探索土地流转,村民就近拿“双薪”

  “你别看现在村里条件这么好,以前这里全是土路,住房也破旧不堪,不少人家生活困难。”一位70多岁的村民感慨地说,多亏了这些年村里发展产业,大家的生活才有了改善。“面对贫穷落后,必须‘穷则思变’。”沙集村党支部书记赵元明介绍,村里抓住“万倾良田”项目工程的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我们家原来每年就靠种点粮食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孙如昌说,村里搞土地流转后,拆迁住进了两层楼的小洋房,家里7亩多地一年流转费就近5000元。现在全家人都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一年总收入有15万元左右。

  “2010年开始,依托‘万顷良田’项目工程,近300户村民拆迁进镇居住,形成了几千亩的农业用地集中流转。”赵元明说,土地流转后,村里首先引进了“芦桥湾”产业园,集中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林苗一体化、特色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以往村民外出打工谋生,现在村里50%以上的村民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大家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万余元。”

  开展农业招商,泥土里“出金子”

  在沙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北面,一方蓝瓦白墙建筑群矗立田间。“这是我们已上马的10万头仔猪养殖场项目,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2亿元,利润2000多万元。”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德成介绍,另外还有15万头生猪现代化养殖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今年能出栏约8.5万头成品猪,产值近5亿元,利润非常可观。”

  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沙集村开展“农业招商”的一个缩影。通过土地流转,沙集村先后引进二十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昔日的“泥土地”成了投资者、返乡创业者心中“出金子”的地方。

  “我们2017年与沙集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面积300余亩,主要用于生态农业水产养殖。”扬州月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兵说,公司常年养殖黄鳝、甲鱼、龙虾、水鲢等水产品,种植草莓、圣女果、青菜、黄瓜等果蔬,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已带动就业30余人。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王兵坦言,近年来,村里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既是顺应潮流,个人也很有成就感。”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一批批农业龙头企业的落户,使得沙集村开出了“致富花”。“村里不仅实现了零债务,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50万元,增幅达11.2%。”赵元明说。

  发展红色旅游,致富再闯新路子

  土地流转“转”出了产业富民新路径,如今沙集村又将目光放在红色旅游上,带领村民致富再闯新路子。

  昨天,位于沙集村南井组的原八一希望小学旧址内,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就在今年年底,这里将成为扬州又一处红色旅游景点。“我们以仪征县第一届县委、新四军革命事迹为基础,对原八一希望小学旧址进行功能改造,打造仪征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展示参观、学习教育培训等活动。”赵元明说。

  此外,沙集村还将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周边,恢复打造南井组在清末民初时期有名的吴家粉坊,同时在周边划出一小块土地,种植五谷杂粮,展示蓑衣、耕牛、石舂等。

  “沙集村将把红色旅游和美丽宜居乡村、绿色循环农业结合起来,以旅兴农,以农带旅,彰显生态旅游效应。”赵元明说,未来,沙集村将继续全力推动三产融合,在延链增效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早日实现“人人有产业、户户有钱赚、处处见游客”的美好蓝图。(记者 杨宝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8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