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社会

有的主管部门名下社团竟达50多个 岂容“红顶中介”揩走改革红利

  中国江苏网4月11讯  地方政府取消、下放1721项行政审批事项,但一些“红顶中介”却在企业身上变相揩油。4月10日,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活动走进南通现场,几家“红顶中介”的揩油行为被曝光。南通市市长张国华直指有些做法“很不像话”,不仅“揩”走改革红利,而且损害政府形象。

  去年海门一家企业办理投资技改申报审批,拿到一张指定的环评机构名单。“有人指路嘛,那我们顺着这个路走,对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价格也是“一口价”:“他不跟你讲价,开口就是八千、一万,这还是(环评)表的价格。”贵就算了,办事速度还慢,5个月都没搞定。“其他地方环评报告都出来了。”

  根据今年1月施行的《南通市市级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要求行政审批申请人购买指定商品或接受指定人员、机构、组织提供服务的,被视为不正当履职,应给予责任追究。3月,记者去海门市环保局窗口咨询环评事项,结果同一张环评机构名单推到记者面前,工作人员说,除了其中几家被通报批评过的环评机构,其他都可以。显然,“指定”现象并未彻底消除。

  对此,海门市市长杨曹明表示很意外,坦言监管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当地环保中介服务机构有19家,尽管没有政府的“红顶中介”,但指定中介服务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表示,不仅要处理相关责任人,还要进行机制改革,要求环评中介都上网,办事企业可通过网络平台选择中介机构。

  在南通市气象局窗口,一家企业在气象审图中屡受刁难,原因是防雷装置有问题。“人在外面转一圈,连门都没进,就说没装防雷警报。”在南通,少有民营企业能拿到防雷工程资质,只有找对施工单位,才能审核验收一路无阻。“南通就我们一家(有资质),我们相当于气象局下面‘三产’。”南通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帮你施工,100%包你验收,气象局可以通过。”

  对此,南通市气象局局长徐为根坦言,此事存在。“雷电灾害是特殊灾害,雷评资质较高,由江苏气象部门统一主管,全省有雷评资格的单位只有16家,南通只有南通防雷中心有资质。”他表示,虽然雷评市场对有资质企业都开放,但南通对本地企业有些优惠措施,外地企业则收费较高。上级主管部门正研究怎样向社会放开,让有能力的单位参与进来,打破雷评垄断。

  因为每年要付3万元,南通一家企业拒绝南通纤维检测所带上门的合同。“他们带质监局来抽查,因为他们无权抽查我们,但检测肯定是他们做。”企业负责人认为,检测所可能在检测中做手脚。南通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倪建明表示,不允许将抽检和服务挂钩。“抽检是有国家指定名单,直接下达企业。”他还指出,行政执法部门通常不应和检测机构同时出现在企业,如果确属强制收费将严肃处理。

  一些第三方协会也在向企业要钱。有企业主注意到,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协会中任职,有些领导退休后在协会中出现。据南通民政部门去年调查统计,超过千名工作人员仍在社会团体中任职,有的主管部门名下各类社团多达50多个,如科协就有59个。2012年至去年6月,全市563家社团会费收入超过1.5亿元。一位企业主介绍,该企业加入28个协会。“有些协会活动不正常、收费不正常,最多的一年会费126000元,其中收费最高的是两万,最少的是几百块。”

  南通市民政局局长金元介绍,去年南通用3个月对建设、房管等行政系统17个行业协会,开展社会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机关在人员、财务、资金财产、职能、办公场所“五脱钩五分离”的试点,注销1个协会,重新登记16个协会,清退90多名在职人员,1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按组织程序严格审批后进入新岗位任职,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好相关政策脱钩工作。

  张国华现场诊断说,“红顶中介”往往与官商勾结和腐败连在一起,需要痛下决心治理,破除违规收费、借权营生、利益输送、强制指定、故意刁难等行为,坚决打掉寻租空间。下一步,南通要全面清理技术审查、设计、检测、评估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废止没有必要的事项;制定中介机构进入市场的行业守则,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严查违规违法行为;放开市场,培育和完善中介服务市场,鼓励引进具备执业资格的中介机构,满足市场主体服务需求。

  本报记者陈月飞陈 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2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