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这个片区,面积不到全市6‰,但很强!

不到全市千分之六的面积,

贡献了全市近1/3的进出口额、

超1/2的实际利用外资,

分别占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的

62%、84%……

这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

(以下简称“合肥片区”)

成立以来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图片

2020年9月24日,合肥片区正式揭牌,总面积64.95平方公里,涵盖经开、高新、蜀山三个区块,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等产业,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引领区。

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合肥片区抢抓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放活力充分彰显

今年4月,合肥片区首个采用“一单制”电子提单模式运输的国际货运列车,满载出口食品从合肥北站启程,经中国磨憨出境,最终到达老挝万象,标志着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成功落地。

图片

4月8日,合肥首开“一单制”中欧班列。(图源:合肥市交通运输局)

简单来说,此次试点解决了以往不同运输方式间换单手续繁琐、运输数据无法共享等短板,对合肥片区拓宽对外开放通道、提升货运服务能力、解决中小客户资金周转困难等具有积极作用。  

在合肥片区,国际物流体系的稳定畅通成为外贸稳增长的重要保障,一批海陆空开放平台齐头并进,更为合肥市大物流体系建设及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合肥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23.75万标箱,同比增长12.64%,其中外贸重箱约8.37万标箱,同比增长4.57%;合肥中欧班列开行502列,班列发运数量位居全国前十,其中为合肥本土企业发运定制班列242列,同比增长19.80%;国际货运航线共执飞148班,载货量1.6万吨、同比增长18.86%。

创新举措提质增效

熟悉高校工作的人可能了解,老师团队在学校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学校所有,如果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通常还需层层上报审批,决策流程复杂且过程漫长。  

如何破题?合肥片区高新区块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在科创领域从“分粮”到“分田”的突破,有效解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慢、转化难的问题。  

目前,该项改革措施已推动4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改革案例成功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1月,商务部发布自贸试验区第五批23项“最佳实践案例”。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探索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改革”举措成功入选,实现了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的首次突破。

图片

自揭牌以来,合肥片区探索形成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9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国首创19项,7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入选《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5项入选“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制度创新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企业和项目不断“上新”

今年上半年,作为国内智能车联网行业领先企业之一,斯润天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车路协同基地签约落户合肥片区中安创谷科技园,有望通过引入车联网技术热点,壮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经过前期密切的对接,我们决定将基地落地合肥片区。”斯润天朗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十分看好合肥片区的优势资源和政策支持,这里的产业生态同样出色,活力十足,有信心发展壮大。”

图片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得益于充分发挥制度高地和开放先行优势,合肥片区主导产业实现“链条化集聚”“集群式发展”。  

去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首家全资控股的电池系统工厂——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在合肥片区投产首套高压电池系统。  

大众安徽在合肥的迅速发展,充分彰显了合肥片区高效的服务能力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未来,合肥片区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2.0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王骏超

图片 | 本报资料图(除注明来源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