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关于全市和市本级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80亿元,完成预算的97.4%,增长7.5%;加上转移性收入791.23亿元,收入合计1317.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8.4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3%,增长2.2%;加上转移性支出468.55亿元,支出合计1317.03亿元。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0亿元,完成预算的108.3%,增长15.7%;加上转移性收入132.08亿元,收入合计212.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5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5%,增长9.5%;加上转移性支出72.74亿元,支出合计212.28亿元。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59.98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增长1.8%,其中土地出让收入672.75亿元,完成预算的95.3%,下降10.0%;加上转移性收入646.78亿元,收入合计1506.76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55.3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9%,增长7.6%;加上转移性支出451.42亿元,支出合计1506.76亿元。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2.96亿元,完成预算的92.4%,下降23.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98.11亿元,完成预算的91.1%,下降24.1%;加上转移性收入174.09亿元,收入合计277.0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3.4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9%,下降17.3%;加上转移性支出153.65亿元,支出合计277.05亿元。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1.4%,下降67.0%;加上转移性收入0.21亿元,收入合计2.2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下降77.4%;加上转移性支出1.06亿元,支出合计2.28亿元。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4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54.6%,增长26.9%;加上转移性收入0.06亿元,收入合计0.51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1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6%,增长30.7%;加上转移性支出0.37亿元,支出合计0.51亿元。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95.6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5%,增长8.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65.0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7%,增长11.3%。全市当年结余30.61亿元,滚存结余322.56亿元。

2.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00.5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7%,增长8.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75.1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增长9.4%。市区当年结余25.41亿元,滚存结余248.14亿元。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一)强改革提能级,助推内陆高水平开放。积极争取到全国第二个国家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迭代优化退税流程,实现退税业务全面贯通;助力我市成功举办2023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圆满承办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做好杭州亚运会协办、省运会主办等资金保障,向世界展示良好金华形象。

(二)强攻坚抢发展,促进经济平稳向好。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积极推动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向好;各主管部门承接落实省“8+4”政策,迭代出台“金华版”一揽子政策,推进“金阳光”惠企平台与政策智配直享应用有机融合;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市共争取到专项债券额度302.09亿元,有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三)强统筹优结构,保障重大战略实施。迭代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全力保障省、市重大战略决策顺利落地实施;加强重大项目轻重缓急排序,按照优先保障、分段实施、暂缓实施等类别予以按序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探索构建过紧日子评估评价体系。

(四)强共富增福祉,民生投入稳定增长。建立稳定的民生投入增长机制,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推行“家庭型医保政策”试点,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分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钱随人走”改革,助推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强监督防风险,守住安全运行底线。强化“三保”动态监测预警,加大困难地区扶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三保”风险;创新财评预审机制,探索建立项目收益收缴制度,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财会监督年活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2024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60.11亿元,增长6.5%;加上转移性收入462.35亿元,收入合计1022.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842.76亿元,可比增长3.5%;加上转移性支出179.70亿元,支出合计1022.46亿元。预计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85.42亿元,增长6.5%;加上转移性收入76.20亿元,收入合计161.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31.08亿元,可比增长3.8%;加上转移性支出30.54亿元,支出合计161.62亿元。预计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735.20亿元,下降14.5%,其中土地出让收入643.63亿元,下降4.3%;加上转移性收入332.40亿元,收入合计1067.60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745.88亿元,可比下降1.3%;加上转移性支出321.72亿元,支出合计1067.60亿元。预计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68.56亿元,下降33.4%,其中土地出让收入64.61亿元,下降34.1%;加上转移性收入119.32亿元,收入合计187.8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72.22亿元,可比增长5.3%;加上转移性支出115.66亿元,支出合计187.88亿元。预计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05亿元,下降0.7%;加上转移性收入0.16亿元,收入合计2.21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1.52亿元,增长25.0%;加上转移性支出0.69亿元,支出合计2.21亿元。预计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0.30亿元,下降33.5%;加上转移性收入0.06亿元,收入合计0.3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0.15亿元,增长7.1%;加上转移性支出0.21亿元,支出合计0.36亿元。预计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282.47亿元,可比增长2.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261.50亿元,可比增长10.2%。预计当年结余20.97亿元,滚存结余335.76亿元。

2.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200.04亿元,可比增长2.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186.13亿元,可比增长10.8%。预计当年结余13.91亿元,滚存结余261.75亿元。

(五)全市重点支出预算情况

1.教育支出安排168.82亿元,可比增长4.1%。主要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全面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投入,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2.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8.95亿元,增长16.8%。主要用于: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科创高地,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22.56亿元,可比增长0.6%。主要用于: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着力打造人民群众精神富有的市域样板。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22.53亿元,可比增长4.7%。主要用于:推进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助力健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体系,支持拥军优属,加强退役军人服务,推进人才专项政策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

5.卫生健康支出安排87.28亿元,可比下降8.0%。主要用于:支持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高质量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打造更高质量的全民安心医保城市。

6.城乡社区支出安排644.18亿元,可比增长3.8%。主要用于:助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市政设施及城乡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填埋、焚烧及综合治理,促进城乡社区环境改善。

7.农林水支出安排65.56亿元,可比增长2.7%。主要用于:支持推动“千万工程”再深化再提升,全域打造和美乡村,助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养护升级,推进林业事业发展。

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安排12.85亿元,下降11.5%。主要用于: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防灾减灾能力。

四、认真抓好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改革工作

(一)敢作善为,全力保障市委全会精神落实落地。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支持省、市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推动“家”系列共富创新改革,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全领域“三随三走”资金分配机制;实施财会领域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提升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效应,积极支持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文化资金绩效分配机制改革,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跨越提升工程。

(二)开源节流,确保财政运行平衡可持续。健全税收收入组织长效机制,做到收入入库进度与“三保”等刚性支出进度相匹配;摸清“四资”家底,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全力争取上级支持,为全市发展争取更多红利;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有保有压,重点支持有效益的投资。树立效益导向,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未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的财力和效益分析;用足用好债务空间,优先建设债券、国债支持领域的项目;深化项目统谋、资金统筹、土地封闭运行和市区融合发展等工作机制;鼓励国企以市场化方式投资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支持民企参与项目建设,提高民间投资占比。

(四)提质增效,发挥政策精准滴灌效应。集成优化政策供给,根据发展实情和财力实际出台市级新一轮“8+4”政策,实现政策资金“卤水点豆腐,不撒胡椒面”;明确政策发力方向,厚植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基础;强化绩效评价刚性约束,探索建立绩效刚性约束机制;迭代“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机制,提高政策兑现时效。

(五)系统治理,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落实“三保”预算安排事前审核、运行过程定期监测和风险即时报告机制,兜牢“三保”风险底线;做好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社保基金运行分析,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持续推进财会监督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并举一反三完善相关机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