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人文

苏州光福镇全力打造“苏作工艺小镇”

 丰富传统模式 塑造多元活力

苏州光福镇全力打造苏作工艺小镇

日前,首届苏州吴中区苏作文创峰会在太湖之畔举行,表彰了首届东吴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东吴文艺名家和东吴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其中来自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光福的工艺大师就占了6席。

光福素以精、巧、细、灵的刀尖绝活而名扬四海、享誉中外。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苏绣、缂丝……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在一代又一代光福人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今的光福,从事四大工艺雕刻的就有近8000人,是名副其实的百工之乡

巧夺天工展光华 人才辈出代相传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看着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吴中区非遗核雕传承人陆小琴最新创作的《母亲》,让人不禁有这样的感慨。一颗残缺的废核,经过巧妙的构思与精致的雕刻,顿时看不出任何瑕疵。这只是陆小琴众多创新作品中的一个,拥有苏绣和红木雕刻功底的她擅长将不同工艺糅合在一起,技法与题材的创新让她的作品件件出彩、频频获奖。

在光福,像这样的工艺人才还有很多,一大批后起之秀在大师的带领下也脱颖而出,成为光福工艺文化传承的储备力量,使得光福苏作苏工后继有人。

传统技艺重回归 创意源泉滚滚来

没有实用性,再好的作品也不过是摆设品,传统工艺要进一步传承发扬下去,就必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在题材、内容、款式、品类等方面推陈出新。在光福,这已经成为众多工艺大师的共识。此次荣获首届东吴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称号的周雪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光福镇较早的雕花匠,周雪英16岁就加入光福红木雕刻厂、拜师学艺,也因此爱上了红木雕刻。经过30多年的探索钻研,她的雕刻技艺可谓巧夺天工。2000年,她创作了孙子兵法经文长屏,被中国孙子兵法纪念馆永久收藏。2001年,其雕刻作品《孙子兵法图》和《沁园春 雪》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五峰山庄永久收藏。制作现代红木家具,既要保留传统的工艺,又要加入现代的生活元素,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周雪英说。无独有偶,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缂丝民间艺术家陆美英也将这份匠心吐露无遗。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缂丝需要有生命力,融入现代生活元素是让这门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魅力的最好方法。陆美英介绍,我们创新引入了纳米技术,让布面不易毛糙,还能防湿。去年在苏州丝绸博览会上首次推出后反响非常好。此外,光福绣娘府向红近年来则与一些设计师和知名成衣公司合作,将绣品覆盖到了各类生活用品。

多方联动搭平台 多措并举兴工艺

为了不断做大做强工艺文化产业,近年来光福镇紧抓发展机遇,争牌子、搭平台、育人才、壮产业,着力推动全镇工艺文化产业的科学转型发展。

有着艺之城之誉的中国工艺文化城自2008年落户光福以来,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集工艺品信息、展示、交易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平台;光福工艺街、冲山佛雕一条街逐步完善功能配套,积极打响品牌;光福红木交易展示区也亮妆出彩……载体平台的建成投用,有效推动了工艺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2013年光福镇被授予中国工艺雕刻之乡荣誉称号。同年,江苏省工艺美术传统特色产业基地(苏州核雕)相继落户。国家级、省级金字招牌的摘取,为光福工艺文化产业构筑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光福镇宣传委员吴建卫如是说。

在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上,光福镇又多方聚力,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工艺品开票点服务机构和版权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为工艺从业者提供有效便利的服务。同时,组建成立光福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完善协会功能,推动全镇工艺产业走上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轨道。此外,光福还采取政府扶待、社会投入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多渠道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形成光福传统工艺特色产业集群。吴建卫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依托苏工、苏作传统手工业基础,开拓创新,延伸产业发展链,从传统制造为主向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一体化发展,做靓生态、文化、工艺三个特色,将文旅融合打造成为丰富传统模式、塑造多元活力的苏作工艺小镇(汪宏胜 陆平静)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