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如何留住苏城学子的“乡愁”? 期待“苏州样本”

  本报记者小方

  核心导读:

  苏州素以教育发达著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存百年老校(中小学)就超过了150所。这些百年老校,可谓苏州乃至全国教育史的缩影。何为乡愁?习近平主席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提醒我们根基何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百年老校,就承载着苏州(以及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代代英才学子的“乡愁”。

  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种种原因,不少百年老校面临窘境。要留住学子们的这份“乡愁”,苏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有了文化的自觉,但我们更期待在教育遗产的传承保护上能真正形成“苏州样本”、“苏州经验”。

  150多所百年老校见证苏州教育史

  “苏州有正式学校是从唐朝开始的。至宋朝,范仲淹倡办府学,定下‘左庙右学、庙学合一’的办学格局,此后便成为天下郡学的定制。从1035年至今,我们可以看到,苏州中学左庙右学的格局延续了980年未变,这在全国百年老校(中学)中是唯一的。”

  说到苏州教育的辉煌、百年老校的渊源,中山进修学院百年老校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高一鸣如数家珍。自元至明清,吴地的书院之风处全国前列,如市一中发轫自创始于1805年的正谊书院、遗址在苏州中学校园里的紫阳书院。清朝末年,新学之风初漾,1905年前后更是掀起高潮。当时苏州创立新学性质的学堂600余所,大中学堂百余所,其中还包括教会学校70多所。苏州走出的闻名国内外的精英人士和众多两院院士大部分是那个时期培养的。遗存到如今的150多所百年老校,如公立苏州第一中学堂(市一中),江苏师范学堂(苏州中学),晏成中学、慧灵女中(市三中),桃坞中学(市四中)、萃英中学(市五中),大多是那一时期创办的新学学堂。英华女中(市十六中)的历史已达126年。

  “从府学、书院到新学、教会办学,苏州的近现代教育有传承性,也有交融性。从学校种类来说,除了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有师范、工、医、农等等门类的学校,可谓培养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从校园里的历史建筑来看,也是风格多元的,有传统祠堂式的,比如一初中、城东中心小学;有鲜明民国风的,比如市一中;还有典型的红顶拱状欧式风格,像市五中、四中等等。”

  “很多学校都有着非凡的教育史意义,比如市一中是传统旧教育过渡到现代新学的苏城第一校,市实验小学是中国近代史上建立最早的省立小学。再如,在1906-1910年间,苏州建起的中小学女校有10所,包括走出了何泽慧、杨绛等大家的振华女中,旧址就是现在的市十中……”高一鸣说,“所以我们说现存的这些百年老校,是一笔非常丰厚、宝贵的文化财富,可以说是苏州乃至中国教育史的缩影。”

  用教育遗产的“标尺”认识老校价值

  苏州百年老校协会秘书长钟连元,曾任市三中的校长,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执行委员;对于现存的这些百年老校的价值,他的眼光更高更远一些。“201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就提出保护和研究‘教育的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当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就是‘教育的遗产’。这让我们很兴奋,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他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明确指出,教育遗产和工业遗产、宗教遗产等一样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时代中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的,与教育相关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存。目前,已有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以及西班牙埃纳雷斯堡大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引入“教育的遗产”这把标尺,再来看百年老校,钟连元特别强调了校园内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根据2012年和2015年两次普查汇总,经过初步统计,目前苏州与教育相关尚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达近百处(还不包括目前无法统计和确认的大量的各个时代的中外教材、古旧书籍、教具等历史文物),其中21处先后被列入国、省、市文控单位名录(见附表)。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有双重价值。它是苏州教育史变迁和辉煌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苏州古城极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历史资源,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它理应和古街坊、古民居、古村落等等一起成为古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钟连元说。

  正因为这样,近日由苏州百年老校协会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苏州校园历史建筑保护与研究”战略性课题正式启动。苏州市第四中学校被确认为“校园历史建筑保护与研究”课题研究基地校,市四中、市五中、市振华中学、市景范中学、市第一初级中学、市桃坞小学、市大儒小学、常熟市石梅小学等8校成为课题研究组首批成员单位。

  保护老校的文化自觉正汇溪成流

  2013年年底,苏州中学、苏州十中、市一中、市三中、市四中、市五中、市十六中、市实小、新苏师附小等九所学校发起倡议成立苏州百年老校协会。去年1月,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致力于“教育遗产”研究、传承、创新的社团组织。“之所以成立这样的协会,客观上来说是因为苏州教育遗产的家底实在厚实,但更主要的还是我们对于百年老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传承保护方面,主管部门、学校乃至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百年老校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文化自觉。”协会会长董宙宙说。

  事实上,十多年前,苏州的不少百年老校就开始追寻本校的历史、人文,精心梳理,着力探究。先有草桥、善耕等五所办校历史超过百年的小学联合成立了推进百年校史研究联盟,整编校史,辟建校史馆。2013年年底,合并后的姑苏区内19所百年老校“抱团”,成立“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我们区内45所小学中,百年老校有19所,平均每三所小学中,就有一所是百年老校。”姑苏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陆丽瑾用“百年钩沉,继往开来”概括了“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的责任。

  拥有织造署旧址、瑞云峰等“无价之宝”的百年老校苏州十中,现在被誉为“最中国的学校”,近十年来,该校从修旧如旧的校园改造、校史研究,进而又提炼了百年教育中的“振华精神”,开发了名园碑文、名人诗文等系列校本课程,形成了立足于百年底蕴之上的十中新文化,提高了办学品位。

  再比如苏州中学的退休教师杨镜如,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紫阳书院志》和《苏州府学志》。其中《苏州府学志》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出发,交叉展现了苏州府学的千年历程,是“填补空白之作”。之前,苏州中学还有两部校史分别是:蔡大镛《苏州中学校史》(1949—1999年)和金德门《苏州中学校史》(1904—1949年)。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或大或小,但正渐渐汇溪成流。

  教育遗产的保护传承期待“苏州样本”

  有了文化自觉之后,就越发感受到保护传承的紧迫性。百年老校协会最近一次普查发现,1912年苏州各地所建中小学校超过638所,至2014年尚存151所,“这个数字在全国范围内已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500余所百年前建立的学校已渐然消失。”钟连元说,“而现存的这些老校中有不少也面临这样那样的窘境。”

  事实上,150多所老校中,还在原址办学的,目前也只有20多所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我们对校园中历史建筑价值的认识肤浅甚至扭曲,出现乱拆、乱建、乱迁“三乱”现象,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些老校其实已徒有其名了,不恰当的拆旧建新,因为建筑修缮技术、人才、材料方面的原因,已缺乏作为教育遗产的应用价值。还有校址多变,整体搬迁,新校区现代气派,但千校一面。加之许多老校,历史沿革资料缺失严重,文脉已断……”钟连元说。

  去年民盟、民进的一项题为《关注百年老校 保护教育遗产》的课题调查发现:现存的特别是那些仍在原址办学的百年老校大多处于城镇中心,甚至处于繁华大都市的商业中心“黄金地段”。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老校园、老建筑,会被看成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特质资源,就会面临拆并的局面。而老校内部建筑老化,外部环境嘈杂恶化,也让人惋惜。

  “我们说保护和传承,也不是说所有的老校都必须原封不动,毕竟历史变迁、城市在迅速发展,如何处理好百年老校的保护与城市化进程、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之间的关系,是很具挑战性的考验。”钟连元说。《关注百年老校 保护教育遗产》课题组的专家们也给他们建议:一是甄别保护价值,实施分类保护。针对有百年老建筑、仍在原址办学、已整体搬迁等各种不同情况,甄别不同保护价值,采取不同保护方法。二是完善法制,制定相应的保护条例。确立百年老校及其它教育遗产保护的内容、原则、方法,明确保护的机构、职责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把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公布保护名录,设立保护标志。四是纳入保护规划。建议将百年老校及其他教育遗产纳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坚持整体保护。同时也要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苏州教育遗产家底之丰厚,保护传承意识之自觉,都是领先的。用教育遗产的概念、要求和战略眼光开展校园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该有信心为全国、甚至世界提供苏州经验和样本。”钟连元最后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3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