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激活“三农”的“锦溪模式”

    ● 锦溪模式:变传统的大户承包为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经营,通过集体经营、包工定产等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新模式,不仅新增了占补用地平衡指标,还使农民流转金收益稳步提升。

  ● 镇农地股份合作社,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资金池,不仅可以保证农民土地流转金和村集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幅,还可以持续推进土地整治,购买先进农机具,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

  ● “锦溪模式改变了专业大户一方经营的旧有方式,通过成立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实行统一管理,村干部与入股农户共同参与,并核定工时和产量,用包工定产来鼓励节本增效,带动了干部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如今,在锦溪,过去没人种的田,现在老百姓抢着种;农忙时,村干部与农民一起在田头抢收农作物成为常态;过去无人过问的撂荒地,现在成为了观光的景点……这些令人称奇的改变,都源于该镇从去年开始推广的新型合作农场这一土地流转的锦溪模式

  锦溪模式改变了专业大户一方经营的旧有方式,通过成立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实行统一管理,村干部与入股农户共同参与,并核定工时和产量,用包工定产来鼓励节本增效,带动了干部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2014年是锦溪模式全面铺开的第一年,锦溪村级总收入比2013年增长20.2%,全镇农地合作社入股农民收入亩均增幅达到了12%以上。

  创新一种模式,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多方得益。锦溪镇党委书记程文荣说,多方确实很多,包括农民、村集体、田容田貌,以及为乡村旅游奠定的基础,乃至干群关系的显著提升等。

  变一人得益为大家得利

  2009年,昆山开始农村土地流转尝试,全市流转土地达到20多万亩。农民以土地置换村合作社股权,土地则集中到近千名种粮大户手中。这一举措,当时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抛荒和轻农现象,尤其是无法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难题。但是,随着财政补贴不断加大,粮食收购价格逐年提升,集体收入和农民的土地流转金却增长乏力;同时,经济作物悄然蚕食粮食生产,田容田貌不断受损,镇村对农地管理失衡等新问题相继出现。

  百姓流转金收益不高,而大农户的收益却是不断上涨,这引发了村民的不满。锦溪镇长云村村支书於家金说,2009年长云村组建了8个大农户,农民获得的流转金收益为700/亩,并且收益相对固定。不少大农户获得了土地经营权后,并没有去种植农作物,而是将农田转租出去,价格增加到了1200/亩,从中直接赚取差价,群众怨声载道。而且大户不考虑田容田貌的影响,在田间搭蔬菜棚、果棚现象也比较常见。於家金说。

  为此,2013年,长云村在新整治出来的600亩土地上,开始了一场全新的试验:变传统的大户承包为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经营,通过集体经营、包工定产等合作农场经营新模式,不仅新增了占补用地平衡指标,还使农民流转金收益稳步提升。据统计,长云村这600亩土地,仅当年水稻一季,就实现总收入69.89万元,减去种子、化肥、人工及农业机械折旧,净收入达到29.43万元。如果大户承包,按合同上交300/亩,仅为10.02万元,相比之下,合作农场经营净收益增加了19.41万元。当年,锦溪参与新模式试验的除了长云村外,还有袁甸、孟子浜两个村,先期流入镇合作联社的土地共计1194亩。

  “‘包工定产农地经营模式由一方利益变为多方利益,大大激发了村干部、农民劳动积极性,试点的三个村第一年就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增长、农民的增收。锦溪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胡志寰说。下转A2版  上接A1

  于是,在2014年,合作农场这一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开始在全镇进行推广。

  让农村干群的心重返农田

  在锦溪各个村庄,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农田收入的增加。

  现在正是小麦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连日来,锦溪镇长云村田间管理人员王昌观隔三差五地就会到农田去查看小麦生长情况,并调配人员喷洒药物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

  以前,有空的时候我还会想着到镇上做点零工,现在参与到合作农场中后,根本不会再有原来的想法。长云村村民王昌观告诉记者,参与施肥、除草、收割等工作,都是按时收费,而且产量超过额定部分还有额外的奖励。王昌观算了这样一笔收入账:过去承包大户,每亩可以获得700元流转金,而实行合作农场模式后,流转金收益增加到了去年的每亩1000元。而且参与到农田管理,还额外获得了4.6万元的农田管理收入。收入的增加,让我现在就像当年在生产队抓田间生产一样精心打理这2000多亩农田。王昌观说。

  过去没人种的田,而现在老百姓抢着种,源于包工定产模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包工定产的概念是定收定资,定收就是农作物的产量要定额,不足要惩罚,超产则奖励。第二个方面是要控制成本支出,包括农药、化肥、人工等,超支从收益当中扣。这两个方面的一奖一罚,不仅保证了农作物产量,还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支出,村民和村集体都实现了增收。

  据了解,去年锦溪镇村级总收入8451万元,比2013年的7028万元增收20.2%,其中农地股份合作社净增1160万元。合作社的增收带来的是入股农民的增收,全镇农地合作社入股农民平均每亩获得819.78元,较上一年每亩增加了90多元。

  此外,锦溪镇党委政府积极兑现承诺,对于超产的村庄给予相应的金额奖励。2014年稻麦两季种植,各农地股份合作社均完成了包工定产任务,以长云村为例,超产奖励就有10多万元,干部和群众都有了工作积极性。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在昆山相关超市,锦溪牌大米因外观晶莹剔透、口味甜糯、气味清香扑鼻等特点,而受到消费者争相订购。看中这一市场,长云村村支书於家金今年开始积极筹备长云优质大米生产销售的事项。

  经过2013年的新型集体化经营,长云村集体经济有了很大提升,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360万元跃升到去年的860万元,这为生产袋装大米提供了基础。预计,今年长云村优质袋装大米就会上市了,村级收益进一步提升。” 於家金说。

  此外,村级收入20%的增幅,让更多的资金涌向了镇农地股份合作社,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资金池。这个资金池,不仅可以保证农民土地流转金和村集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幅,还可以持续推进土地整治,购买先进农机具,优化种子肥料保持土壤活力,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扩大市场知名度。

  锦溪镇农副中心主任盛永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利用镇农地股份合作社相对宽裕的资金,已经先后采购了200多万元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以应对农忙时各个联社农业机械设备资源不均衡的状况。

  记者站在长云村一眼望四周,上千亩的良田,在这个季节呈现出大片的绿意,让每一个从都市里走出的人心旷神怡。土地流转经营锦溪模式正带来更多优势: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基于这一理念的锦溪万亩良田建设工程正在全方位推进;改善了田容田貌,为现代化作业打下基础;一批农民参与农业生产,使得现代农业后继有人;一批村组干部尤其是进村大学生参与农业管理,使三农工作始终不会断档。

  我们的农田那么美,湖水那么清,鱼儿那么生态,连清新空气都可以卖钱,这样,我们不仅实现了大农业的概念,又达到了强村富民的效果。” 程文荣说。

  今年进入锦溪镇农地经营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3200亩,较上一年增加5000余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