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社会

创新引领吴中发展 共建共享富民成果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提到苏州的吴中,首先想到的便是温山软水的风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还有枇杷杨梅大闸蟹等美味。然而就是这样的吴中,面对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对苏州提出的“创新四问”,回答起来,也充满底气毫不含糊。

“专精特新”企业崭露头角
    位于吴中木渎金桥开发区内的苏州市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该企业研发量产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超越并打破了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家标准制定者,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超过60%。“我们产品的推出使得日本同类产品在中国的售价从世界第一降到世界倒数第二,这对于国内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都是个利好消息。”该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该企业近期被评为“2016中国机器人最具成长力企业”。
   
近年来,吴中区改变了以往“小而散”的产业布局,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把目标聚焦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引领性主导产业。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并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近几年,全区涌现出了科沃斯机器人、电科院高低电压综合检测、汇川工业自动控制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五甚至前三的“小巨人”,转型升级的能力显著提高。
    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4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2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464个。今年,1月到10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31%,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验收。
    
“注重原创”大力引育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升级,身处创新吴中,感受最强烈的就是“人才热”。
   
杨振枢本硕博都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年来到吴中创业,创立了苏州博利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短短3年内先后取得100多项发明专利。2015年,在不到1500平米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3条批量生产线上企业产值就达到了1000万,保持50%的增长速度。
   
在吴中,像这样的人才创新创业例子不胜枚举。吴中区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该区深入实施“东吴高层次人才计划”,计划在2016 -2018年间投入1.8亿元,引进、培育12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00名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还创新设立了“东吴柔性智力集聚计划”,加大领军型人才和团队项目招引力度,建好用好创新人才库和专家库,持续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些制度的推行落实,将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形成更多自主性、原创性、独创性科研成果。
   
据统计,今年全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人才5人、市姑苏领军人才15人,获评“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奖”。全区区级以上领军人才达253人次。
    
“制度创新”共享发展成果
   
持续创新,是吴中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不竭动力。把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赋予农民更多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吴中区走出了一条集体带动共同致富的创新探索之路。据悉,从2001年试点成立全省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木渎金星村股份合作社起,吴中区的农村合作改革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六个“全省第一”。
    2015
年,吴中区基本完成清查核资工作,2016年,股权固化试点和“正经分开”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效。胥口镇新峰村是首批股权固化改革试点村,目前,新峰村全村共配置股份5097人,固化股份6372股,惠及1228户村民。吴中高新区(长桥街道)则是“政经分开”的改革试点,走出了一条政经分开、抱团发展之路,农民也得到了切身的实惠。长桥新村10组的村民邵正男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他们家共入股25万元,如今,全家5口人什么也不干每年分红就能拿到近3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失地农民补贴,大人1000元,小孩500元,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悉
,目前该区集体经济净资产已达180亿元,村均稳定收入1300万元,超千万元村60个,合作社户均分红5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万元。累计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14家,全区12万农户实现“家家是股东、户户有分红、年年有增长”。(汪宏胜 陆平静)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8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