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文化

清明节俗:从家族向社会层面拓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或祭祖节。南京地理位置南北交叠,来往人口巨大,所以南京的清明习俗杂糅南北,蔚为大观。

  扫墓 从家族向社会层面拓展

  在众多习俗中,南京人最为重视的就是扫墓,不仅给逝去亲人扫墓,还要祭拜革命先烈与先贤。在南京,扫墓并不仅仅局限于清明节这天,而是将其扩大到节前节后10多天里。在过去,除了清明当天在家设祭外,男子还会出城扫墓。如果有新冢,则必须要在清明到来的前几天去祭奠,俗语叫做“新坟不过社”。清明扫墓有一系列仪式,包括将坟头的杂草清除,并加以修整,然后摆上一些酒菜果类作为供品,等等。如今,南京人的扫墓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祭品以水果、糕点取代了酒饭、荤素菜肴;献物以鲜花取代了柳枝;祭祀时,鞠躬取代了磕头。同时,墓祭由家庭、家族祭扫向社会层面拓展,增加了社会性公祭,如祭扫雨花台烈士陵园。

  旧时人们清明上坟“插柳”的习俗,有句俗语叫做“清明不插柳,再生变黄狗”。意思是那些到了清明不去插柳枝的人,会被看做对亲人们的大不孝。在过去,人们插柳于户、戴柳于首,也有以此来驱邪消灾之意。柳的一个重要寓意就是“去恶辟邪”,孩子们从郊外收集折回几枝柳条,编个柳条帽戴在头上,是踏青时的战利品,也是避邪除晦、求生保健之意,总的来说是图平安吉利。不过,这种习俗已越来越少了。

  “祭厉坛”也是南京扫墓习俗之一。过去,为了纪念保家卫国的英雄,每年到了清明时节,金陵府、县的父母官都会到神策门外祭奠,以安抚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游艺 处处可见放风筝踏青的场景

  除了祭祀扫墓外,南京清明节还有一些趣味浓厚、极具娱乐价值的习俗。其中,“放风筝”就是南京清明时极为有趣的习俗之一。每年到了这个时间,南京城里四处遍布着放风筝的人。旧时城南外的雨花台,人们一边欣赏着风筝,一边还可以在半山腰的永宁泉茶社,喝着茶吃着梅豆、茶干。风筝其实就是古时候的纸鸢。风筝的形状巧妙多样,有龙、蝶、蟹、蜈蚣、金鱼、蝉、鹰、燕、七星、八角、花篮、美人、明月、灯笼,在天空翱翔,栩栩如生,后来又把铃铛等挂在上面,随风作响,足足一场极致的视听盛宴。

  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在明故宫、紫金山、白马湖公园等地方,都会看到人们清明节放风筝、踏青的场景。

  “放灯”也是娱乐性较高的旧俗。市民可以到内秦淮河的白鹭洲公园、东水关和泮池码头,将制作好的河灯放入河中,追思故人。河灯的样式一般采用荷花灯。据说,荷花本是水中出,放入河中符合它的自然性;而且荷花灯形状优美,在河中流淌时颇为惹人喜爱,并且有“圣洁”之喻。还可以将心愿写在纸上,放进漂流瓶,也投入秦淮河中漂流。放河灯的习俗古已有之,南京最早放河灯的明确记载是在明代;同时清明节期间本身就很流行出门祭扫、踏青,所以点灯放灯的祈福活动与清明节的民俗主题是相呼应的。有些公园内还准备了荷花船,供市民乘船放河灯拍照留念。如遇到有清明节吃寒食风俗的南京人,可在公园放河灯后领取桥红糕一份。

  美食 凸显“清净明洁”的岁时特征

  清明节和“寒食节”已合二为一,就是在清明到来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其中,“馓子”就是金陵寒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馓子以油和麦面揉拉成细条,盘绕环状,油炸而成。在清明踏青之时,人们会带上馓子,边吃边游,或加糖用开水冲泡食用。但是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南京旧时把所有油炸的货品都叫做“寒食”,一年四季也都可以食用。

  此外,青团也是清明饮食习俗中颇具代表性的。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正因如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人们都会用麦浆草和糯米粉作为原料,再包上豆沙馅儿,团好入蒸笼。如此,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就做好了。

  清明节还有一种节物,叫做“青螺”。吃青螺又叫做“挑青”。因煮熟的整螺蛳需用针或牙签挑食,而螺蛳壳多泛绿色,故有“挑青”之说。清明时节,螺蛳的肉质鲜嫩肥美,有“清明螺,赛肥鹅”的美名,也以青螺的“青”来点画清明时节“清净明洁”的岁时特征。在过去,南京人清明吃螺蛳后,会扔几个螺蛳壳到自家房顶上,作为镇宅之物,以图吉祥吉利。一般过了清明节,南京人也就不再吃青螺了。

  创新 历经传统与现代的不断碰撞

  南京清明节的习俗在时代的变迁之中经历着摒弃、传承与创新,金陵古城的快速发展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形成巨大挑战。在政府、民众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传统节日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日,并于2009年将清明假期(包括调休)修改为三天,这一休假制度沿用至今;民众作为传承传统节日习俗的最重要载体,通过口头传颂、文本记载、日常活动等方式,赋予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新的时代特色。

  南京清明节习俗经历了时代的更迭,但清明节所蕴含的尊祖敬宗、继志述事、亲近自然的道德情怀和民族精神,却历久弥新、亘古长存。这座融合了古色古香与时代摩登的城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南京获得了双重特色:作为六朝古都,它保留了时代的印记;作为创新历史名城,它又被五彩的霓虹所点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