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观非遗、赏民俗、慢生活――乡村游:新三样主打文化牌

观非遗、赏民俗、慢生活――

今年“五一”假期,乡村游再次刷爆南京人的“朋友圈”。不过,以往“打打牌、钓钓鱼、吃土菜”的乡村游“老三样”,今年在江宁观音殿等地升级成了“观非遗、赏民俗、慢生活”的“新三样”。“新三样”主打文化牌,丰富了游客体验、增强了游玩互动,让很多游客来了不想走、来了还想来。

非遗艺人很忙,乡村游创意多

4月29日上午,观音殿特色田园乡村非遗民俗庙会如期举行,现场不仅有泡泡秀、魔术、变脸、空竹等精彩表演,更有长龙般的市集,40个摊位中有17个属于非遗项目,包括中国结、绣荷包、糖人、面塑、荷花灯、葫芦画、抖空竹、剪纸、泥塑、扇画等。此外,台湾知名乡村建设品牌――薰衣草森林旗下“森林慢慢”正式入驻,香草铺子、轻食咖啡厅、怀旧点心等一一亮相,让游客在这里静下心来体验“乡村慢居生活”。

“五一”小长假,非遗传承人大多很忙。在黄龙岘的黄龙大茶馆,国家高级茶艺师曹歆语带来了高雅茶艺,古琴大师傅建国表演了斫琴技艺,泥塑大师何斌现场展示泥塑表演等,都令大家赞不绝口;在浦口不老村,泥雕、铜雕、蛋雕、玉雕、竹雕、核雕、瓷雕等艺人现场展示精妙工艺,让游客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家住建邺区的游客黄光辉带着父母、妻儿一家五口游览观音殿后表示,乡村增加非遗项目展示,让游客既欣赏了乡村美景,又见识了传统文化,“这趟来得值”。

“老三样”升级“新三样”

统计显示,2017年,江苏全年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总收入近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接待游客总人数2.87亿人次,同比增长16%。其中,南京乡村游景点建设功不可没。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星级乡村旅游点53家,其中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4家,位居全省第一。

面对城里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乡村游其实也面临如何提档升级的新挑战。在乡村游业内,有人将“打打牌、钓钓鱼、吃土菜”归结为“老三样”,城里客来到乡村,除了欣赏乡村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外,无外乎体验“老三样”,这给不少游客带来了乡村游“千村一面”、缺少创新的印象。

“只有引入全新的业态,给予游客全新的体验,才能体现乡村个性,才能吸引游客来了还想来。”秣陵街道党工委书记焦珍山表示,为了丰富游客体验,观音殿将餐饮严格控制在2家,其他空间引入了泡泡屋、创意农业、手作、竹编等兼具互动性和体验性的项目,节假日则增加非遗等传统文化内容,很受游客欢迎。

从今年“五一”小长假各乡村游景点推出的项目看,“老三样”正逐渐升级为“新三样”:“观非遗、赏民俗、慢生活”。

“旅游是叶,文化是根”

在一名旅游业内人士看来,江苏、南京从不缺少乡村旅游资源,但建设独具个性、让老百姓愿意重复消费的乡村旅游点,光有乡村风景还远远不够,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展示乡风民俗。

近日我省公布的黄龙岘茶文化村等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典型,莫不如此。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歌舞、民俗技艺、传统小吃,在乡村旅游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汤山七坊为例,该村引入的豆腐坊、糕坊、酒坊等,既展示了传统的手艺、技艺、工艺,也让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4月28日举行的2018江苏乡村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省旅游局副局长詹庚庆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旅游是叶,文化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他建议乡村景点的建设者,要坚持把彰显地域文化、展示乡风民俗、留住乡愁记忆作为乡村旅游区产品开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着力开发民俗经济、月光经济、后备箱经济,要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吸引游客愿意住在乡村,并能够购买到乡村游系列文创商品,让乡村游的文化内涵由表到里。“有文化的根系滋养,才能让乡村游‘枝繁叶茂’”。

本报记者 周爱明

本报通讯员 张益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68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