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人文

复旦教授裘锡圭声明自己六年前文章有误 引发热议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首页昨天刊出该中心教授、知名学者裘锡圭先生的文章 《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出土盤盉铭文解释》。在文中,裘锡圭宣布自己于2012年发表的论文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鸟形盉铭文解释》作废,以后编文集也不收入。

  此声明一出,迅速引来众多业内人士转发和“点赞”。不少学者称,先生此举彰显了“高逸学者之风”“裘锡圭先生乃真学者”……而当记者向裘锡圭问及此事时,先生只是淡然地说:“这是做学问的正常态度,没什么大不了。”

  六年前的文章如今看来“毫无是处”

  之所以发表这样一篇声明,是因为裘锡圭最近获知 《考古学报》2018年第2期发表了《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发掘》一文,公布了此墓随葬青铜器的全部资料。他让博士生郭理远将这篇论文读给他听,随后意识到自己六年前发表于 《中国史研究》的一篇论文所论有误。

  裘锡圭在声明文章中说:“理远根据发表的照片和拓本细审其字,向我指出该字确当释‘笰’,并非‘并’字异体。所以拙文可谓毫无是处,自应作废,以后编文集也不收入。今撰此文,冀能稍赎前愆。”他表示,“由于可比较的青铜器铭文太少,文中恐尚多错误,现发表于中心网站,请大家多多批评,以便改正。”

  裘锡圭的身边人士说,裘先生对事关学术的事情向来顶真,绝不含糊。事实上,这也不是裘锡圭第一次因为学术问题而发表声明。

  2016年9月,也是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裘锡圭曾发表声明称,他除了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之外,并无任何其他机构的头衔,因为他认为,只要接受聘任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非常不赞同学者担任各种名誉头衔或四处挂名,更不能接受以学者的名义巧立名目。

  昨天,裘锡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文章中的错误一旦发现,就要及时纠正,这既是研究应有的态度,也可以避免让别人误用你的错误结果。”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疾导致的视力下降,已不像年轻时那样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研究中的不足,这是最大的遗憾。所以这次,“当学生把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读给我听,我意识到之前的错误,当然要第一时间予以纠正。”

  真学者从不回避自己研究中的错误

  “裘锡圭先生遇到的问题是史学研究中常会碰到的,但他处理的方式非常值得今天的学人学习,让人由衷敬佩。”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点带头人张剑光教授说,在文史研究中,随着最新史料的挖掘和发现,过去一些考据类的文章结论常常会被证伪。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学者一般选择“不吭声”,因为毕竟时隔多年,是可以体谅的。“像裘先生这样公开、直接承认自己当年论文作废,需要极大的勇气。这样的学者实不多见,这也正是大家风范的体现。”

  对于裘锡圭的勘误声明,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毫不惊讶,因为“裘先生历来如此”。他告诉记者,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做的有关马王堆出土文物的研究,裘锡圭后来也曾指出过自己研究中一些不妥之处。要知道,“一位文过饰非的教授,绝对不可能是真学者。”

  不少学者表示,像裘锡圭这样的重量级学者,他们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对一个学术问题作出判断,时常被学术界奉为一种“标准”,认为是铁板钉钉的判定。后来的青年学者除非掌握足够证据,否则很难推翻“权威之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裘锡圭主动撰文宣布自己论文作废,恰恰表明他对学术真理的赤诚追求,以及对后辈的提携鼓励。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今天的人文学科研究来说十分可贵,且非常重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