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蒋培鑫:“蒸”出舌尖上的共富

蒋培鑫在处理工作。 (受访者供图)

台传媒记者陈 赛

“我要一笼小笼包。”“打包两个鲜肉包。”……8月1日早晨,在仙居泰和路的舌尖安牛骨汤小笼包店里,店员们在蒸笼掀起的白雾中忙碌着。

“这是我回仙居开的第一家店,也算是回家了。”看着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蒋培鑫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蒋培鑫,“舌尖安”早餐品牌创始人。从军营“转战”创业,他用12年的坚持与奋斗开出140多家连锁早餐店,用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带领400多名低收入乡亲和战友一起走上致富路。

用坚持拼出“舌尖上的品牌”

2024年9月,蒋培鑫在老家仙居的第一间早餐店开业了。从此,家乡街头,多了一份属于蒋培鑫的烟火气。

“目前仙居已经有14家门店,今年在白塔设立的工厂也快动工了。”蒋培鑫说,这一路走来,得益于在部队学会的坚持。

2007年12月,蒋培鑫应征入伍。初入军营时,每次长跑训练,他总是在连队的末尾,放弃的念头时常出现。

“你累的时候大部分人也会累,拼的就是谁更能坚持。”一位首长的话让蒋培鑫打起精神,后来,他跑进了前十。

从此,“拼的就是坚持”成为蒋培鑫的信条。

2012年,蒋培鑫退役。家庭的贫困、生活的重担,让他毅然走上创业之路。

几年时间里,蒋培鑫辗转舟山、杭州、江西等地,多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未气馁,“部队生活锤炼了我愈挫愈勇的作风,让我学会在逆境中不放弃、不服输。”

2020年,蒋培鑫背着100多万元的债务去温州,重拾老本行做早餐,再次走上创业路。

2020年9月20日,他的第一家门店开业。凭着在部队养成的钻研的习惯,蒋培鑫把原本单调的早餐做出了名堂,很快就俘获了温州市民的胃。第一家成功后,蒋培鑫趁热打铁,立马策划第二家、第三家,注册了小吃品牌“舌尖安”,形成餐饮连锁品牌,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舌尖安”的门店里,显眼处有个“来薅羊毛”的提示牌:若发现店内员工高峰期不戴帽子、口罩等不良行为,投诉到总部,本次消费免单。

“做餐饮,安全健康是最重要。”蒋培鑫说,“我们不仅要保证食材新鲜安全,也要通过高标准做好每一个细节。”

现在的蒋培鑫,温州、台州两地奔波着。他说,等白塔的工厂建好投用后,将继续把“舌尖安”开到更多地方,“我想把早餐店做成奶茶店一样遍布全国,让仙居小吃名号在全国都响当当。”

用包子“蒸”出共富之路

“军营没有教过我做包子,但教会了我打胜仗的逻辑和做人的道理,真诚与否是决定创业失败与成功的关键。”创业成功后,蒋培鑫用他的真诚让更多乡亲和战友感受到那份“红色温度”,成为了一名共富带头青年。

今年,蒋培鑫投资3000万元在白塔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供应链与预制菜生产基地。建成后,在做强品牌供应链的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我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成功后的蒋培鑫一直在传递着这份温暖:对于生活就业困难的战友和老乡,他免收加盟费,并免费帮助选址装修、技术培训和原材料供应链保障。“早餐店成本低,只要能吃苦就能赚到钱。有些人没有开店本钱,我就借钱给他们。”

“蒋培鑫是我的战友、同乡,更是一个热心人。得知我生活困难,他主动邀请我加盟早餐店,店面装修、餐厨设备都是他出钱出力一手操办,还为我提供了启动资金。”提起蒋培鑫,退役军人吴建勇言语中满是感激。

这些年来,蒋培鑫帮助22位退役军人创业,帮助就业人数达到400多人,其中有30多户还是低保边缘户。

在“舌尖安”连锁门店,都有一块“免费领豆浆”的牌子。这是蒋培鑫定下的规矩:烈士子女、退役军人、伤残人士每天可以免费领取一杯豆浆,费用到公司统一结算。

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一家家“舌尖安”门店,清晨蒸腾的浓浓烟火气,编织出小镇青年的共富梦,也续写着蒋培鑫作为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担当与温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