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_长三角新闻资讯共享平台

上海

长三角城市网新媒体技术开发中心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白鹤镇: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原标题:聚焦产业振兴重中之重,创新实践“幸福我家”特色项目

  青浦白鹤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白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北部与江苏省交界处,作为青浦北大门,白鹤坐拥吴淞江两岸,与东大盈港、西大盈港、油墩港、新谊河等大江贯通相连,全镇有200多条大小支流,润泽着58.7平方公里沃土,形成绿水相依的公园城镇。白鹤地处太湖盆地东侧边缘,境内地势较高,非常适宜果蔬生长。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使白鹤一举成为沪郊“粮仓”、“菜篮子”基地、“中国草莓之乡”,农业产业优势长盛不衰,农业重镇地位凸显,为全区乃至全市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作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白鹤镇前身)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北宋中期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市镇之一,位居富庶的太湖地区各市镇之首,拥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被誉为天下雄镇。保存至今的青龙寺、青龙塔依稀可见唐风宋韵、文明灿烂。白鹤历史悠久、文儒荟萃、物华天宝,是闻名遐迩的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上海非遗(沪剧)传承基地。

  “不能守着金矿找金矿,农业重镇优势和生态、文化资源是白鹤宝藏,两者融合会产生‘1+1>2’的效应。”白鹤镇党委、政府认为,乡村产业振兴要摒弃固定思维、惯有模式,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适应时代发展、市民需求,创新探索全新路径。

  去年下半年开始,白鹤镇大胆试大胆闯,以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探索“农业+文化”叠加交融、带动休闲体验的旅游消费的发展路径,创新实践“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幸福我家”特色项目,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如今,白鹤镇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聚焦产业振兴重中之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推进农业重镇向农业强镇转型蝶变。

  两级书记共抓产业振兴 探索实践有了坚定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镇,关键在党。白鹤镇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奋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白鹤路径提供坚定保障。

  镇、村书记担纲,上下协同发力。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白鹤镇建立了镇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之“幸福我家”项目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共同担任指挥长,分管党群、农业、建设、财政等相关条线班子成员牵头统筹,下设“幸福我家”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各相关部门联合推进,镇领导班子按照“联村挂居”安排,引导、帮助、支持所联系的村同题共答,落实项目快速有效实施。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幸福我家”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结合区域特点、产业基础、现状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方案”,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定进度,促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谋定而动,突出各展所长。镇指挥部注重顶层设计,制定总体实施意见。根据“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村不落”的原则,全镇21个村坚持“一村一品、错位发展”,在镇项目工作小组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操作方案。全镇计划分两期有序推进实施“幸福我家”系列项目(一期8个村,二期13个村)。按照“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要求,根据市场导向、市民需求,一期8个村分三批次推进,基础条件好、市场有前景的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陆续跟进。第一批试点聚焦“农业+旅游、教育+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电商+旅游、文化+创意”等六个产业融合横向连点成线,第二、第三批试点将各项产业纵向连点成线,再通过二期其余13个村的产业项目打造,最终形成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网格,绘就产业振兴新画卷。

  组建公司平台,确保实体运作。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整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探索组建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以各村集体经济平台(村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出资建立村级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实体运作。同时,筹备组建镇文旅公司,与镇农业公司携手推进“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此外,引导区域内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入股,共同参与“幸福我家”项目建设,通过市场化经营、多元化拓展,形成共推产业振兴合力。在企业、合作社与村的合作下,目前已形成胜新村众创空间,太平村多萌多空间及“我家果园”,红旗村七彩神仙鱼基地“我家鱼塘”,朱浦村“我家农庄”,江南村、王泾村、青龙村“我家菜园”等项目。

  “幸福我家”释放融合活力“一村一品”展现各自特色

  围绕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引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幸福我家”项目先行先试村挖掘盘活资源要素,扬长避短、注重特色,探索融合发展多重路径,产业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开拓庭院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市级美丽乡村是太平村的一张名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是产业振兴的短板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班子。在镇项目指挥部的指导部署下,太平村着力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营造田成块、林成网、水成系、路成环、宅成景的魅力画卷,努力闯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振兴之路。整洁有序、错落有致的农民庭院是该村一大亮点,他们从挖掘农家宅前屋后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入手,推出“我家金柿园”项目,向全村村民发放250棵金柿树,村级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负责品牌销售,以此为突破口,继而计划在村集体土地、农民自留地、什边地、庭院等处拓展草莓、香梨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绿色生态有机水果,并串起生态田园、绿色果园、美丽庭院等节点,开辟一条“红莓绿野田园趣”乡村生态游线路。红旗村依托村内“七彩神仙鱼”的知名度,试行“‘鱼’你同行”项目,在农户家设立微型“我家‘鱼塘’”,在生产队闲置仓库开设小型“我家‘鱼塘’”,由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统一业务指导、统一技能培训和统一平台销售。同时在养殖基地周边20余亩土地上,试行推广“我家菜园”“我家‘鱼塘’”“我家草莓园”等认养模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深耕菜园沃土,满足个性需求。白鹤镇将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的理念引入“我家菜园”特色项目,通过出租、认种农村土地,搭建起城市与乡村互动共享的桥梁,让更多城市居民享受田园生活的同时,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青龙村试行“共享菜园”种植计划,将传统农耕业逐渐向新兴服务业延伸。菜园中划分出“小地块”责任地,面向城镇居民认种认领承包,让城里人变身菜园“管理员”,收获的农产品全部归认领者所有。王泾村设立“我家菜园”微信小程序,开通线上农产品销售板块与菜园认领板块,通过自主、半托、全托三种认种方式,打造会员制“我家菜园”共享模式。江南村主打“我家菜园”课外科普教育实践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实践,通过“田间课堂”授课学习和农耕实践,让青少年了解农业知识,感受农耕文化,同时体验劳动的光荣与收获的喜悦。学生们不仅可以品尝自己栽种的蔬果,还可以打包送给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等,奉献爱心。

  开发综合项目,吸引市民体验。“幸福我家”项目既是推进产业振兴的抓手载体,也是促进惠民增收的民心工程。胜新村在幸福社区建设的基础上,培育开发“我家集市”综合体项目,联合“幸福合伙人”——多利集团和金禾集团,立足区域特色,开辟800多平方米的幸福集市空间,集中展示销售白鹤特色农产品,同时面向市民、村民提供烧烤垂钓、围炉煮茶、田间课堂、烘焙体验、亲子活动等服务,一站搞定买卖交易、休闲体验、品茗交流等。朱浦村以农业生态健康为主题,探索开发“我家农庄”项目,打造农业生产经营、传统文化展示和旅游餐饮服务“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点,营造一个集游憩休闲、生态环保、乡村旅游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幸福农庄,开启“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征程。

  点面结合营造“农文旅”圈 谱写产业振兴崭新篇章

  白鹤镇一方面鼓励各村大胆探索符合实际、具有自身特点的“幸福我家”项目,形成百花齐放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加强全镇资源统筹,特别是历史文化挖掘、生态环境保护,凸现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着力推进点面结合、串点成线,构建大“农文旅”圈,打开乡村振兴一片新天地。

  坚持“农业+”“绿色+”,激发振兴活力。传统农业经济活力,来自“农业+”潜力的持续释放。按照“田园综合体”模式打造的总面积2300多亩的草莓产业核心区,草莓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等项目,提升产销全过程水平,通过产业延伸带动增值增效,形成草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金鹤利都市生态园”项目,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目前已顺利投产50亩国产大樱桃,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抹“红”。绿色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田本身就具备生态价值,是重要的湿地和城市生态屏障,发挥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近年来,白鹤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绿肥播种,通过绿色科学手段实现农药和化肥“双减”。比如,响新村、江南村持续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推广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示范面积近2000亩,减药减肥施种水稻。良好的乡村生态,营造出一处处亲近自然、悠闲自在的“归园田居”,吸引越来越多市民慕名而来游憩、体验、休闲。

  文化赋能“农旅”,点亮美学价值。白鹤镇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古韵文化、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与市场有机对接,走出一条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依托“新四军标语墙”及展示厅、上博青龙镇遗址考古站等资源,规划红色文化、古韵文化与生态休闲体验游线路,将塘湾村“幸福我家”项目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优秀文化传承基地,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活力魅力。青龙村拥有千年历史文脉,以至今保存完好的青龙寺、青龙塔为核心,推出“幸福我家——古韵青龙”特色项目,重现隆福大街,修建禅文化园、古宅、古桥等,融合素斋面馆、滨水街区、时尚餐厅、特色民宿等业态,再现青龙镇繁华景象。

  串点连线成圈,聚力融合发展。白鹤镇整合各村“幸福我家”特色项目,连接全镇“农文旅”亮点项目,构筑全域“农文旅”融合、村与村联动的局面,串起白鹤产业振兴的“动脉”和城镇底蕴的“文脉”,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新亮点,勾勒出“幸福白鹤”的精美轮廓。白鹤镇发布了“幸福白鹤”主题旅游线路,推出白鹤优质农产品四季时空地图,扩大吸引力和知晓度。发起“青推官”项目,将直播带货助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形载体,12名团员青年担任白鹤“青推官”,每月介绍一款当季特色农产品以及“幸福我家”特色项目,助推家乡优质农产品销售,推动白鹤“农文旅”融合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29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