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成片二级旧里改造收官地启动更新,系中心城区最大的改造项目

  黄浦区建国东路67-71街坊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成片二级旧里改造项目,也是上海“成片二级旧里改造”收官地。日前,上海最大成片二级旧里改造项目中的69和70街坊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行了启幕仪式,标志着上海最大成片区二级旧里改造项目将迎来重大变化发展。

  让风貌与繁茂并存

  成为记忆中的烟火乡愁

  据了解,此次黄浦区建国东路69、70街坊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启幕仪式上也发布了项目案名,70街坊名为“顺昌玖里”,69街坊名为“恒昌玖里”。项目案名顺昌玖里源自两个地块的中轴道百年老街“顺昌路”,恒昌玖里则来自项目保留历史建筑“恒昌里”。这样的命名选择,传达了该城市更新项目中,对文脉与城脉的传承。

  顺昌路是中海·顺昌玖里和中海·恒昌玖里的中轴道,迄今有120余年的历史。顺昌路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很多百年老店聚集于此。除了浓郁烟火气,顺昌路也是中国“新兴艺术策源地”,中国近现代第一所专业的高等艺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就坐落于此。经年累月,顺昌路建材老化,满墙涂料,拼凑修补痕迹严重,建筑失去了原本的美感,实用安全性缺失,为了还原顺昌路“原汁原味”的味道,中海查寻百年前的设计图纸,依照百年前的样式,对建筑立面进行还原。

  值得一提的是,街口还保留了顺昌路存在百年的切角设计,让出更多空间给路人,令行走体验更加舒适,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建筑多了一个朝向路人的面,给人一种开放欢迎的姿态,这种建筑与人的友好关系,将继续延续下去。百年顺昌路将继续作为商业街存在,将留住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延续上海的城市烟火。

  让城市的历史遗产

  成为公众的文化资产

  项目地块内有多座百年建筑,中海通过整体平移、原地顶升、修缮等方式,对百年建筑进行保留更新。鹤鸣里是其中典型的中西融合的代表性建筑,石库门头采用了西式雕花和巴洛克风格的设计,并融合中式牌匾、祥云纹等元素,石库门两边使用西方古典方形壁柱样式,内天井延续江南民居风格样式,呈现中西融合的鲜明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

  中海将会把鹤鸣里以及其他两栋文保建筑顺鑫里、鸿宁里一同平移到街角,并规划为商业空间。在迁移文保建筑前,建筑内部的构件被精心编号、保存,修缮完成之后,会被再次应用到建筑中去。昔日引领先锋潮流的豪门大宅,今后将再次焕发活力,成为新的城市目的地,让大家通过建筑触摸历史,了解城市文化。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空间,中海联动《时代建筑》杂志,举办“街巷再生”青年建筑设计大赛,目前已收到全球193所高校、1027组选手的报名。此次竞赛通过建筑、规划、城市设计、艺术等各领域专业人士,探讨城市更新的全新可能,激发新一代建筑师的前瞻性与创意性,基于上海街巷,挖掘城市的活力,塑造具有独立精神的中国文化的同时,立足国际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

  让时代建筑存续

  成为可阅读的漫步街区

  上海2035总体规划提出城市目标: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中海·恒昌玖里沿黄陂南路由不同的建筑组团,形成丰富且连续的建筑立面,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慈寿坊段拥有拼花泰山砖墙面,阳台上有明显的A rt-deco几何装饰,窗下有闪电纹装饰,墙面局部还点缀了镂空釉面花砖。中海将用留皮换胆的技法,把建筑外立面的形式、材料、特色装饰完整保存。

  这种留皮换胆的做法,使建筑风貌真实、完整地保留成为可能。未来中海·顺昌玖里、中海·恒昌玖里和新天地,将形成更大片区、更富变化的、可阅读的城市街区。漫步在有记忆温度的街区,欣赏海派风貌永续的建筑立面,将老建筑的“段落”,融入到新的城市语境中,真正让老旧街区“变新”、“变活”。

  中海·顺昌玖里和中海·恒昌玖里在“以传承开启新的传承”的理念指导下,致力于让风貌与繁茂并存,成为记忆中的烟火乡愁;让城市的历史遗产,成为公众的文化资产;让印刻时代的建筑得以存续,成为可阅读的漫步街区。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要让城市的空间留住城市的温度,中海·顺昌玖里和中海·恒昌玖里,将为上海中心城区注入新的活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