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王丽娜
华顶归云、赤城栖霞、琼台夜月、南山秋色……12月2日,“茶迷”许先生和往常一样,前往天台赭溪老街新中式茶饮店“茶可利”品茶。在该店的电子菜单上,一款款以天台景点命名的现泡鲜奶茶映入眼帘,每款商品名称的末尾简明清晰地标注了茶叶品种,还有清茶、咖啡、果茶供选择。
转换“赛道”
“取名的思路来源于天台的八大景,现在卖得很好的一款就是华顶归云,奶茶里的牛奶像华顶看到的云海一样,希望能借助茶饮宣传天台的美景。”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泳介绍,“之前做得比较多的是高端礼品茶,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喝茶,我们顺应市场趋势,开始研发经济型口粮茶,让更多人品尝。”
在新茶饮理念的推动下,今年7月,作为紫凝黄茶线下展示窗口的“茶可利”正式开业,向来自国内外游客推介天台地道茶饮。
除了“赛道”的转换,紫凝黄茶还有“关键一招”——做好茶产业延链补链。以往,紫凝黄茶只做春茶,夏秋茶修剪后被当成“废叶”。而现在,紫凝黄茶将目光放到了产量更有保障的夏秋茶上,通过不断创新技术、拓宽销路,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让数百位茶农在家门口致富。
“我们去年在白鹤投资建设了一家专业加工、定制袋泡茶的浙江天可利茶业有限公司,厂房面积10000多平方米,拥有十万级无尘车间。计划年底前增加十几台机器,未来一天能够做50万包袋泡茶。”王泳说。
经过十余年的积淀与发展,2012年进入茶产业领域的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平桥镇紫凝山建成高标准茶园1200亩,并全部种植在当地发现并繁殖的稀有品种茶叶“中黄1号”。依托原生态种植、全程有机管理,紫凝山上的茶树成了一张耀眼的“金名片”。
传承技艺
在平均海拔800米的石梁镇上,同样也有一排排的茶树。这些茶树所在的茶园面积达1500亩,由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管理员”。旭日茶业秉承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引进先进数字化生产线,确保茶叶加工标准与品质。
“我们对标国内顶级茶企,持续提升茶叶生产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力争做到茶叶加工的每个环节自动化、数据化、可视化,借助天台山云雾茶非遗手工制茶传承人许仁蓬的力量,传承和发扬好非遗手工制茶技艺。”天台旭日茶业总经理许岳骏认为,实现手工制茶和机械化制茶技改的核心是人才。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探索非遗手工制茶技艺,研发高端手工茶系列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同时,深化与高等院校、茶叶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招引、留住更多茶叶技能型人才。
许岳骏还透露,旭日茶业计划在现有厂区打造云雾茶非遗茶工坊,通过连结厂区外的生态精品茶园形成一个立体多场景的茶体验空间。“在这里,既可以参观现代化制茶工艺,也可以体验古法非遗手工制茶;既可以在生态茶园采摘拍照,也可以在济公茶苑品茗禅修。”他希望游客能在农文旅、产研学相结合的多元体验中,感受、传播天台山茶文化。
数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浙江省第二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单,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均在其列。
“我们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争取,为茶产业发展提升增添动力。对于茶园新品种推广、种植基建,包括茶厂设备的引进,设置了600万元的茶产业专项资金,已经连续实施了七八年。”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金鑫介绍。
近几年来,天台深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立茶、科技兴茶,全力做好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目前,成功打造台州市首家综合茶叶交易市场,入驻商户达40余家,已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茶园4家、产业主导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基地3家,拥有现代茶叶加工企业30多家、专业合作社120多家,通过绿色认证3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