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全身疼痛半年无解,风湿免疫专家揪出“真凶”

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当老年人出现突发的、原因不明的肩颈带或骨盆带严重肌肉疼痛和晨僵,如果去看了骨科不见好,就要考虑转诊风湿免疫科。近日,仙居的张先生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行动能力几近归零,半年来辗转求医,最后在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对症治疗下重获新生。

去年年底,60岁的张先生因发热就诊,经抗感染治疗后退烧了,不料几天后全身肌肉和关节深处开始酸痛和僵硬。起初他以为是病后虚弱,但随后疼痛开始蔓延、加剧,甚至连起床都困难。

家人带着他开始求医,辗转于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得到的结果显示其他无特异发现,唯独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项炎症指标显示异常,且超出标准值很多。医生们反复检查,排除了重大疾病,却对这顽固剧痛束手无策。

“早上醒来全身僵硬得像石头,翻不了身,动一下疼得钻心。从床边挪到厕所,短短几米,能出一身冷汗,耗时十几分钟。”生活不能自理的张先生,看着一沓沓“正常”的报告和那刺眼的高炎症指标,非常无助。

一个月前,张先生被家人搀扶着走进了仙居县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室。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下沉专家主任医师邹玉琼耐心听完张先生的半年坎坷求医路,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疼痛核心在肩颈、上臂、臀部和大腿部,晨僵超1小时是常态,活动后改善极其有限,伴随严重乏力,而持续飙高的ESR和CRP是最醒目的实验室信号。

结合患者超过50岁的年龄,邹玉琼给出了明确诊断——风湿性多肌痛(PMR)。

这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风湿免疫病,特点正是这些部位的深部剧痛、严重晨僵、显著炎症反应,而常规影像和肌力检查往往“风平浪静”,这正是它成为“疑难杂症”的根源。

明确病因后,邹玉琼为其制定了针对PMR的治疗,即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服药第二天,张先生的晨僵时间首次缩短,那勒紧全身的“铁箍”似乎松了一丝。一周后,疼痛明显减轻。张先生能自己起床,并在屋内缓慢行走。两周后,晨僵的症状基本消失,能稳健自如地行走,甚至重新爬起了楼梯。

据介绍,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肩胛带、骨盆带及颈部疼痛和晨僵的炎症性风湿性疾病,还可能伴随不适、乏力、抑郁、厌食、体重减轻、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风湿性多肌痛通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发病率高峰出现在70至80岁,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邹玉琼提醒,当遇上不明原因全身疼痛,尤其伴随血沉、CRP持续显著升高,其他检查“正常”,要高度警惕风湿性多肌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