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有生态更有业态,盘城乡村产业发展“新新”向荣

  “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人间五月天。”有着“金陵葡萄小镇”美誉的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在初夏和煦阳光的照耀下,犹如山水画一般朦胧曼妙。背靠龙王山、西枕滁河水,盘城街道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本底,吸引着越来越多客商在这里投资兴业。

  美丽乡村业态“上新”

  悠然自得赏美景,大口大口食烤肉。今年春天,位于盘城街道渡桥社区王家渡11-1号的“窝窝里庭院烤肉”顺利开张,闻着香味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在这里喝茶、烤肉、撸猫、赏景,颇有一番“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民房依水而建、居民傍水而居,作为江北新区唯一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渡桥社区王家渡村近年来成为游客的人气打卡点,“窝窝里庭院烤肉”店主刘梦姣就是其中之一。

  刘梦姣来自四川,曾是一名酒店管理人员,2019年跟随丈夫在他的家乡南京江北定居。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开车路过盘城,沿途风景如画,满足了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无限遐想。“不如在这里租一间小院,也给家里的十几只猫狗打造一个专属的家!”刘梦姣夫妻俩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在酒店行业工作的经历,让刘梦姣很快激发了新的灵感火花:“与其自住,不如对外经营家乡的特色烤肉,让游客既可以在此吃饭、娱乐,还能体验自然悠闲的乡村‘慢生活’。”

  在一个多月的打磨之下,通过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刘梦姣把小院变成既有自然味道又有乡村情怀的地方。她将食材和调味品从四川原封不动的空运而来,取名“窝窝里”,让吃烤肉这件事都变得充满诗意,开业至今每天都预订爆满。

  文旅市场多点开花

  虫鸣鸟歌,瓜果飘香,廊桥依依,游人如织……走进盘城街道,绿色、美景相映成趣,现代、古韵交相辉映,构起一幅幅大美盘城诗意画卷。

  每逢周末,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到双城社区的“松雀与桐”,参加“农耕学堂”研学旅游活动,感受劳作的不易和丰收的喜悦。除了研学服务,“松雀与桐”还推出了“共享菜地”服务模式,市民可以在空闲时间带上孩子到认领的地块里播种、浇水、施肥,看种子如何发芽、如何结果。

  依托盘城水美地肥的自然条件,“松雀与桐”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入挖掘,成为一个把自然、艺术、文学、农事、民俗等有机融合的文化空间,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变“流量”为“留量”。

  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在盘城落位。在位于双城社区的乡村运营空间“一涧私享庭院”里,草木葱茏、繁花盛开。小院主人杨媛媛是土生土长的盘城人,前些年主动返乡创业,斥资将老宅打造成“一涧”私享庭院,为家庭、好友、公司等团体提供聚会娱乐、私厨美食等定制服务,整合周边的农副产品,策划、嫁接更多产品和活动,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一跃成为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街道积极盘活现有农文旅资源,引进具有标杆意义的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持续打造各类节庆活动,带动人气集聚,特别是2024年以来,随着全新区“四大行动”如火如荼开展,街道铆足劲头,全力引进乡村新业态,促进农文旅项目落地,实现文旅市场多点开花,乡村振兴硕果盈枝。

  政策利好不断升级

  一“盘”山水画,满“城”葡萄香。来到盘城,不得不提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盘城葡萄节。盘城街道拥有全市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江苏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盘城葡萄远近闻名,盘城的葡萄节更是连续举办了13届。

  农文旅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既是绿色产业、更是朝阳产业。除了葡萄之外,盘城也在探索农旅融合的“四季文章”,打开“四季游”“全域游”发展新格局。

  如何赋能农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盘城勇于创新、妙招频出:在今年4月底的招商推介会上重磅发布《盘城街道鼓励农文旅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暂行)》,着重在助力文旅项目落地、鼓励乡村品牌创建、扶持新业态、支持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同时,落实“一企一策”、配齐“一企一员”,让盘城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沃土、成就梦想的乐土。

  大地美农旅园、蒋刘民居、王家古渡、许家大营、党建基地……驱车在盘城街道徐行,沿线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以点带线,串线成面”,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从“小景点”向“大景区”升级,从全域旅游到乡村新业态的落地,城与乡的融合发展,在一个个崭新多元的消费场景里,在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良田里,在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里,深深耕植于盘城这片沃土,并生长出蓬勃向上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43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