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首页>地方频道>湖州>要闻

千锤百炼壮筋骨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发展的“筋”与“骨”,关系着国之未来、城之崛起。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要求浙江“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去年,湖州打出了一套套实拳,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构建八大新兴产业链和“2+8”主产业平台……冬日,走进一个个平台与企业,三问湖州现代化产业体系——
  看基底:传统产业如何“老树开新花”
  传统产业往往占据了实体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湖州,工业增加值有五成以上来自传统产业,它们构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这是否会造成“尾大不掉”?事实上,钢铁、服装、桌椅等传统产业就像粮食一样,任何时候都离不了,虽是传统产业,也能成为长青产业。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因此,关键是让传统产业如何“老树开新花”。
  把视角投向长兴县城西南的一座工业园,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基地——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年可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30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六成,产出的再生铅、多硫酸钠等可用于生产制造新电池,废水处理后可用来浇花、养鱼。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正是湖州改造传统产业的打法。市经信局党组成员、产业发展处处长蔡建明介绍,去年初,我市谋划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聚焦健康座椅、印染、水泥等8个传统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扶优扶强、提标提效方案。
  对于动力电池、纺织、电梯等传统产业,湖州采取数字化赋能、技术改造等手段,降耗提质;对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湖州“先立后破”。近5年来,湖州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66家、居全省第2,省级“未来工厂”7家、居全省第3。去年,湖州腾出低效用地1.2万亩,压降用能空间55万吨标煤、居全省第1。
  上月底,走进南浔的地板企业,切割车间的地面上看不到一点木屑。原来,企业在流水线上安装了粉尘收集装置,实现循环利用。南浔曾有木业企业3000多家,低、小、散、乱、污问题突出,曾一度徘徊在淘汰的边缘。近年来,当地以综合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新增产值59.7亿元,新增税收4亿多元。
  看核心:如何构筑新兴产业的“护城河”
  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内一二线城市正在布局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构建起产业竞争力的“护城河”。
  目前,湖州的新兴产业“护城河”有八条“支流”,分别是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半导体及光电、工程机械、合金特材、生物医药、地理信息、数控机床。
  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培育,湖州去年有一系列“新招”——
  例如,在卡脖子技术上“硬磕”。位于南太湖新区的孔辉科技在乘用车电控悬架系统细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3年内从一家规下企业成长为营收规模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细分市场第一。
  去年,我市引进暨大集成电路研究院、耀宁固态电池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居全省第4。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立项1064个,居全省第2。
  例如,向重大原创性技术“进军”。去年,湖州启动了“太湖之芯”计划,将投入600亿元资金,通过产业基金、新增专项贷款、项目补贴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力争成为浙江省半导体及光电产业新的增长极。
  市科技局介绍,以射频功率产业为例,我市已拥有一批声表面波滤波器制造企业以及数家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制造企业,有利于带动全市半导体产业链式发展。
  例如,在数字产业新赛道“领跑”。去年4月10日,德清成为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湖州壮大地理信息产业“再下一城”。目前,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引育千寻位置、浙江国遥、浙江中海达等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
  八大新兴产业链同样主导着招商引资。去年,全市引进且备案固投3亿元以上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161个,占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引进数的70.6%,较上年度提升14.6个百分点。高新投资占固投比重达27.1%,居全省第1位。
  看未来:“新质生产力”如何培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提前布局新质生产力?湖州瞄准未来产业这一方向。
  市经信局提出,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作为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活变量,关键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一批未来实验室,形成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去年,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西塞科学谷落地运营,实现我市国字号科创平台零的突破。据悉,实验室在高端控制装备、核心工控软件、工业控制网络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大国重器的安全、可靠、智能运行,以及赋能湖州智能制造与自动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同时,我市还将重点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探索寻找、重点发展1至2个能够“换道超车”“领跑并跑”的未来领域,分梯度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合成生物等未来新兴产业。
  能翻过20厘米高的石块,能自主越过坡度最高为30度的深坑土丘……去年,国内首款月面伴随机器人在浙大湖州研究院研发成功。“在可预见的未来,太空机器人在我们人类开发、利用太空和发展太空经济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浙大湖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州最靓的底色是绿色,最大的特色是生态,最强的实力在产业。未来,湖州要聚力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样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