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

首页>地方频道>马鞍山>要闻

从“休养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7月4日一大早,护渔员张周华就和同事开始巡江。“一趟大概需要一个小时,一天来回四趟。”张周华说。

张周华还有另一个身份——上岸渔民。2019年5月20日,张周华一家响应“十年禁渔”号召,退捕上岸,从此告别了“水上漂”的日子。“那时候,心里没底。除了捕鱼,我啥也不会,就担心上岸后一家人该怎么生活。”张周华回忆道。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四有一畅”政策的帮扶下,张周华一家领了补助款,办理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住进了安置的新房。张周华还成为了一名护渔员。

“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护渔员。”张周华说,上岸后,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活稳定多了。”

从捕鱼人到护渔人,从依赖长江到保护长江,上岸渔民的转变,正是“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在马鞍山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

时间回溯到201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率先全面完成退捕转产任务,形成“四有一畅”工作经验,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十年禁渔”绝非一朝一夕,而需久久为功。

为了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马鞍山与毗邻城市紧密协作,共同从“休养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与芜湖市、南京市等地定期开展交界水域巡查、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移送;与南京市、镇江市共同制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将每年的10月24日定为长江江豚保护宣传日……马鞍山不断打破部门和地域壁垒,以法治力量护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数据是成绩的最好佐证。我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以来,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恢复明显,鱼类规模、资源密度分别是禁渔前的1.5倍和2倍,特别是江豚等珍稀鱼类频现长江马鞍山段。

如今,俯瞰长江,东岸薛家洼生态园、杨树林、滨江文化公园,西岸零点公园、和州之心、浮沙圩湿地……短短数年间,一个个“滨江生态客厅”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成为市民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今年8月19日,将是首个“马鞍山长江保护日”。这一天不仅是马鞍山对长江母亲河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庄重宣言。

记者 任德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