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关工”给我以助力 我以真情报桑梓

10月30日,东边的天空刚露出鱼肚白,凤台县岳张集镇六院村村民徐怀彪就和机手们发动机器,驾驶着农机向田野奔去。晨曦中,在千亩连片水稻攻关示范田里,五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并排收割,机声隆隆,响彻村庄的上空。

“今年我们的水稻高产攻关又实现了新突破,高产田块亩产达850公斤。现在我们收割的是晚稻,都是机械化全程工作,收得快,种得也快。”田埂上,徐怀彪边指挥调度着循环往复的农机,边和记者说着。

五十刚出头的徐怀彪,是凤台县种粮大户中的佼佼者,也是该县授予的“农机大王”。2009年,心系农业的徐怀彪毅然辞去“村官”,转向土地,心甘情愿当起了新农人,靠贷款购买了一台农机,耕种着自家近20亩的责任田,一门心思投入到如何种好田、夺高产、多增收的事业上。

“那时我就想,现在种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光靠人力蛮力已经不行了,农业的机械化才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徐怀彪说。

带着这一执念,2011年,徐怀彪成立了“凤台县怀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把农业服务的触角向自家耕地之外的农田延伸。合作社成立之初,徐怀彪也曾面临着没有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无大片土地可流转的情况,岳张集镇关工委得知情况后,积极帮助其联系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六院、汤庄、连塘、徐湖、大胡、金沟等村的“五老”人员也积极帮助其联系村闲置田地,协助进行土地流转。在关工委的助力下,短短几年时间里,相继达成了2000亩土地的租用合同,为周边农民机械化服务管理土地达6000亩。

从起初服务的30亩农田到现在一万余亩的省级攻关示范片,在13年的发展历程中,徐怀彪的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各类农机从一开始的1台增至50台套,拥有合作社社员近两百名。在这十几年里,徐怀彪先后当选为市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第十四届安徽省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市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先进个人和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合作社被评为安徽省和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徐怀彪又把农机服务向县外延伸,与相邻的颍上县500多户村民签订了秋季水稻收割和机械化优质小麦种植协议,为当地缺少劳动力的脱贫户、优抚对象提供更优惠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五代”一条龙的优质服务以及收购与销售的全程服务。

“多年来,县镇两级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镇关工委和‘五老’人员发挥余热,不遗余力,真是帮了很大的忙!”徐怀彪告诉记者。

带头发展,带头致富,带动一片,是徐怀彪多年来矢志不渝的情结与目标。徐怀彪秉持“关工给我以助力,我以真情报桑梓”的感恩情怀回馈家乡、反哺社会。六院村脱贫户朱克果体弱多病,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徐怀彪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利用合作社的机械设备与技术条件,免费为她家的4亩农田提供机耕、机收、粮食烘干、病虫害防治、水稻机械化插秧以及田间日常管理服务,同时承诺粮食收获后,在户主自愿情况下,可优先收购其粮食。在徐怀彪的帮助下,朱克果家的4亩责任田由以前的连年减产到现在的逐年增产,每亩效益达1200元以上。村里有一脱贫户,儿子在读大学,家中因缺劳力耕种困难,徐怀彪主动找到本人,以每年每亩支付1000元租金的方式,将其4.5亩土地流转在合作社名下,并将其纳入合作社成员。

如今正值壮年的徐怀彪把合作社的部分业务交给了妻子和子女,自己腾出时间和精力,主动申请,加入了六院村“五老”的行列,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公益事业中。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依托自己的合作社,不仅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土地托管,还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既便利了本村村民,还辐射带动了附近金沟、徐圩、徐湖、汤庄、大胡、连塘等村,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他还创建了“青年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先后为凤台县农机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人、农机手45名,为凤台县植保站代培训50位专业人才及200余名“新农人”。

“作为一名新时代新农人,我将尽自己最大能力,加大智慧农机应用,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多种粮、种好粮,为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贡献力量。”徐怀彪说。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徐艳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