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话剧《骆驼祥子》在沪上演 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

  巨大的车轮悬在空中,滚滚向前,循环往复;鼓楼的剪影、吊起的黄包车、中国风屏风共同勾勒出北平城的烟火气息和市井百态……作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开年大戏,由导演方旭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小说的话剧《骆驼祥子》12日晚在沪上演,该剧在东艺的两场演出已全部售罄。

  本次《骆驼祥子》演出中,方旭让老中青三位祥子同台表演,采用跨时空对话的方式,演绎祥子从血气方刚、充满希望,到理想破灭、深陷绝望,最后自甘堕落、麻木不仁的人生轨迹。此外,方旭还将西方戏剧中常见的歌队形式巧妙的转化为“众车夫”的形象,也借助车夫们的“嘴”,在舞台上描绘出了一个在众人口中的祥子形象,让观众多层次地了解了“闷葫芦罐”式少言寡语的祥子。

  开场即是十五名血气方刚的拉车脚夫在摇车铃声、敲鼓声中奔跑,形成一股生命力。期间,三位祥子以不同生命阶段奔跑的意象化行为,共同绘就了他的生命之河,结尾处也以同样的形式回应开场。值得一提的是,由方旭扮演的老年祥子,大半场都蜷缩在舞台的右侧一角,他以“上帝视角”的全知叙述者身份见证着一切,自由游走于剧中所有人物的内心。他还时不时对人物、情势展开评论,尽管剧中人听不到他的评论,他也不能进入到故事中打搅人物、与人物对话。

  方旭的“大写意”戏剧风格,不仅放大了祥子的内心世界,更创造出了一个灵动且充满想象力的戏剧空间。舞台上,导演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利用,灵动多变地创造出人和车厂、曹宅、街市等环境空间,加上灯光、多媒体的渲染,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座符合现代审美气质的“北平城”。剧中祥子所处的重要场景,都以车轮的造型进行统一,暗喻了祥子不可逆的命运轮回。音乐上,该剧将鼓、三弦等中国传统乐器与小提琴等西方乐器相融合,整体节奏明快又不失力量感。

  在话剧《骆驼祥子》中,方旭继续沿用了“全男班”这一创作思路,服装、造型更是别出心裁,除了三个祥子外,剧中的所有角色都是以车夫的形象为基础,在舞台上通过服装的变化直接完成角色转换。无需暗场、转场,无需上下台,只见演员把服装“一撕”,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在观众的注视下完成“现场变装”,迅速从“车夫”的形象转换为所饰演的其他角色。

  方旭直言:“全男不是噱头,跨越性别的表演让我们更加专注于人的精神世界。这次台上现场翻人物,是整个戏的逻辑需要,而且跟人物的逻辑都是合在一起的,不是说为了秀这么一下。”在文学和戏剧观念发生变化的当下,方旭希望能以戏剧作为桥梁,拉近这部近百年的经典名著与当代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引发今天年轻观众的思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