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汽车产线上的“匠人”与“匠心”

□见习记者 王磊 记者 张永胜

在奇瑞汽车,提起王建国技能大师工作室,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一条条生产线上,在王建国身上,我们看到一线员工如何蜕变成为大国“工匠”,也可以窥探芜湖这片创新的沃土,以及伴随着奇瑞汽车一起成长的汽车工业的“匠人”与“匠心”。

从一线奇瑞人到大国“工匠”

王建国是奇瑞的“老人”,他2001年进入奇瑞汽车,经历了多岗位锤炼,现在是奇瑞大学汽车电器工程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汽车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还是国家级考评员、裁判员,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获得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江淮杰出工匠称号。谈到对自己的评价,他用了三个关键词:踏实、肯学、肯干。

2001年,王建国进入奇瑞公司涂装一车间。“我原本学的是汽车电路,对涂装一窍不通,唯一能做的就是从零开始学。”王建国沉下一颗心跟着师傅学涂装,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车间,就是在家里看书。只用了一年时间,2002年在奇瑞首届工艺、安全知识竞赛中,王建国以第一名成绩成为工厂的“抛光能手”。

在进入总装二车间工作后,有一天下班时,他发现有台车不能正常启动,已经走到公司大门口的他,想想还是折回去,“今天不解决,就影响到明天的工作”。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一一排查故障,终于解决了问题,当时已经是深夜了。走在寂静的厂房里,他的脚步格外轻盈。从此以后,他坚定一个信念,不断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工作。

在不同岗位上摸爬滚打,王建国对汽车生产工艺流程、专业技术有了很多新认识,经过不断创新,先后申请了多项实用知识产权。汽车的底盘管路用多槽管夹固定,一般需要工人用手拧紧,不仅费时而且工人的手都拧的生疼。王建国发明了专门的工具,只要管槽放在上面,按下按钮就能自动安装,不仅耗时减少到1秒钟,手还不会疼,深受员工们欢迎。就是靠着肯学、肯干,王建国申请了75个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0个,实用新型专利25个,同时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从一线员工成长为技能人才,跻身大国“工匠”。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如今,把一个人的经验变成一群人的能力,已经成为王建国的主要工作。记者见到王建国时,他正在给一批实训的学生现场授课,讲解汽车玻璃升降器的装配和工作原理。他动作熟练地展示着相关配件,并在白板上写下注意事项,几个小伙子在一旁认真听认真记录。

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后,王建国就致力于把工作室建成企业技术交流、技能攻关、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奇瑞工作20多年,涉足奇瑞各种车型从产品试制到量产的各个环节,很多宝贵的经验应该分享给更多的员工。”依托奇瑞大学,他参与建立和完善技术工人技能培养体系,从多能工培养到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完善理论、实操课程平台和实训设施,帮助提升企业技术工人的核心能力。王建国编制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教材,在完成企业员工培训的同时,还成为了奇瑞调试线和海外技术支持必备教材,以及经销商维修技师的培训教材。王建国告诉记者,“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能接到几个求助电话,有时还是国外的”。

历经10年时间,奇瑞建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发动机、变速箱及质量7大类21个实训场,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奇瑞公司为技能人才成长设置了八个岗级,从学徒工到高级技师、特技技师乃至首席技师,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安心专注技能,成长为奇瑞公司乃至行业的能工巧匠。如今,奇瑞拥有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大师工作室和5个劳模工作室。除了王建国,奇瑞公司还涌现出了许小飞、齐金华、王学勇、徐本盛等一批优秀技能人才,通过“传帮带”累计为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895人。正是这些大国工匠,真正提升了奇瑞的制造工艺水平,奠定了“技术奇瑞”和“品质奇瑞”的底色,也让更多的奇瑞人愿意成为一个真正的“工匠”。

近年来,奇瑞还通过冠名班、订单班、职教联盟等校企合作形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蓝领人才。每年举办“奇瑞全球制造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为员工提供交流技能比武的舞台,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了更多高技能人才,也成为芜湖坚持人才优先,建设技工强市的一个缩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