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省政府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达到两位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到2025年,新增集聚人口100万,力争实现在国家级新区中争先进位……”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江北新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新区的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再增强、实体经济根基要筑牢、现代化新主城要有模有样……未来五年,江北新区怎么干,已经可以从这两万余字的《规划》中找到答案。

  瞄准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江北新区自诞生以来,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规划》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单列一章,从人才、创新平台、创新企业等多个维度为创新引航。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以高水平科技供给为导向”,所谓“高水平”就意味着,江北新区迈出的每一步都要先人一步。例如,在打造国际人才特区方面,江北新区要实施顶尖专家领航行动,聚焦科技和产业前沿,引进全球顶尖专家,夯实创新底蕴,提升创新层级;实施高层次人才领军行动,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加大海内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深化海外“人才飞地”建设;实施新型企业家领创行动,推行“零门槛”“零成本”创业服务,建设新型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郁氛围;实施青年大学生领英行动,吸引更多大学生落户新区、就业创新;实施劳模工匠领先行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塑造新区工匠、新区劳模。“十四五”时期,新区要力争新增顶尖人才(团队)20人(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0人以上。

  再比如,《规划》提出,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强化引进若干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此为基,江北新区此前启动的光电子实验室、基因与细胞实验室、脑科学与类脑技术创新中心等都被列入其中,并且要朝着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向去建设。

  此外,还要深化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高层次国际合作项目建设,推动境外原始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加快中国-欧洲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拓展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等海外“飞地”创新中心和孵化基地建设布局,探索设立创新基金参与离岸孵化器项目投资……可见,江北新区的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是要拥抱世界的创新。

  《规划》明确,到2025年,江北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江北新区要成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创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筑牢实体基,擎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四年前,江北新区将目光聚焦在建设“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去年年底,芯片之城、基因之城规模已分别突破500亿元、100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近5000亿元,地标产业初具规模。

  《规划》列出三大主导产业培育计划。当中提出,到2025年,集成电路自主化水平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显著提升,集聚集成电路各类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吸引人才超过3万人,初步建成全球智能设计中心;生命健康产业集聚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吸引人才超过5万人,力争新增新药在研产品150个以上,新增上市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不少于20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大品种30个以上,进驻特色专科、健康与康复管理机构、医学研究机构分别达20个;金融业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至15%,集聚各类金融组织1500家,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万亿元,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协同承载区,成为国内具有重要竞争力的新金融产业集聚区、产融结合创新引领区。

  3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万亿力量,怎么做到?在《规划》中,已有明确方向——

  芯片之城:发展功能性芯片设计及延伸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卫星导航、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加快推动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重点领域研发和产业化一体化;在5G通信领域,推动5G芯片、射频器件、光模块等关键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建设IPv6根服务器运营中心、超级算力中心、离岸大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推进L4级无人驾驶汽车芯片、新能源汽车快充功率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基因之城:“医”重点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精准放疗、人工辅助生殖、医学人工智能等高端医疗;“药”重点发展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和健康产品以及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器械;“研”重点发展医药研发服务、基础研发服务。“教”重点发展世界名校医学教育,搭建国际一流医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平台;“康”重点发展健康教育、体检和疾病预防、干预、管理等院前院中院后相结合的健康管理;“养”重点发展智慧养老和文化养老产业。

  新金融中心:着力强化金融要素集聚,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加快建立以“自贸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大金融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助力南京打造东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

  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能级要在未来5年大幅跃升。《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

  立足新主城,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江北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承担着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使命,在南京的新发展格局中,江北新区也担负着建设新主城的使命。

  《规划》在“提升城市现代功能品质”一章中提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治理效能,打造美丽宜居、职住平衡、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增强全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规划》明确了江北新区“一轴、 两带、三心、三楔、四组团”空间结构——

  “一轴”,指沿江城镇发展轴,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支撑和串联,形成沿江、带形、组团布局的江北城镇密集发展地区;“两带”,指外环山水生态带和沿江生态休闲带,分别包括山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滨江生态空间和休闲空间;“三心”,指江北市级中心、六合副城中心及大厂生产性服务中心;“三楔”,指三桥、大厂-八卦洲、灵岩山-八卦洲3条楔形绿色通廊;“四组团”,指江北新主城、六合副城、桥林新城、龙袍新城,是未来高效发展的集中城镇建设地区。

  江北新区将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部崛起,北进南拓”。中部以中央商务区为主体,加快建成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等地标建筑,打造体现新区国际化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和总部经济核心承载区;北部以新材料科技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谷为支撑,加快南京北站、西坝港等重大枢纽工程建设,成为新区辐射苏皖的产业高地和区域合作示范区;南部以产业技术研创园为主体,抓住五桥开通契机,强化全域联动创新,打造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规划》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卓越学校集群,集聚高端医疗服务资源,加强人口精准服务,营造便捷优质的社区生活圈……新主城里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许雯斐 整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48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