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上海音乐学院“牵手”江苏常熟,将共建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

  沪苏同城化,在一次次“牵手”合作中不断加速。

  5月24日,有“音乐家摇篮”之称的上海音乐学院,与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在常熟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获悉,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并以此为核心,延伸拓展双方在文化产业、文化交流、文艺创作、人才培养和合作办学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见证了签约,并会见了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院长廖昌永一行。

  许昆林说,苏州紧邻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产业门类齐全、历史底蕴深厚、生活成本适中、政务服务高效,具备最优营商环境。据其介绍,苏州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跨上2万亿元新台阶,列全国所有城市的第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跃居全国第四;规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前三。

  最新发布的“七普”数据显示,苏州市常住人口达1274.8万人,10年增加了228.8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位居江苏全省第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苏州也被文化所浸润,是一座典型的经济文化“双面绣”之城。许昆林表示,苏州当前正在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

  许昆林说,希望上海音乐学院能够在文艺创作、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和合作办学等领域加持赋能,进一步助力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熟并不缺乏与音乐的缘分。澎湃新闻注意到,这座江南名城之所以古称“琴川”,正是因七条河道穿城而过如古琴七弦而得名。

  在谈到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合作时,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称这是“天作之合”。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几十米开外,便是上海轨道交通常熟路站。

  当然,和上海音乐学院的“联姻”,关键还是在于产业的契合度。澎湃新闻注意到,常熟正抢抓声学产业发展机遇,打造“苏州·中国声谷”。而作为双方合作“重头戏”的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正是落户于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的“苏州·中国声谷”,依托上海音乐学院的资源实力,把“声谷”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数字声音媒体产业链,包括建设声学文化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长三角民间声音数据库”和“声音博物馆”,以及长三角非遗音乐文化资源库,等等。

  此外,常熟市还将支持、鼓励、委托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围绕江南文化、常熟虞山文化创作文艺精品,增强常熟文化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

  常熟还将设立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创作创业基地,吸引鼓励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到常熟就业创业,推动常熟文化产业和事业接轨上海。(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8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