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曹思思
台传媒通讯员徐海波
8月1日中午,在玉环市龙溪镇一间老房子里,邵大爷正在躺椅上小憩,边上一台崭新的电风扇“上岗”,清爽的风吹散了屋里的闷热。
“前两天,镇里的党代表上门征集‘微心愿’,我说想要一台新的电风扇,家里旧的那台用了很多年,总是咯吱响。”“许愿”不过两天,就有党代表扛着一台全新的电风扇上门,这让邵大爷惊喜不已。
近年来,玉环市秉持“活动能力强、作用发挥强”工作理念,建强用好党代表工作室履职平台,实施党代表“专题履职”,把党代表、党员和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基层治理中释放出大能量。
阵地织网,延伸党代表服务触角
走进楚门镇党群服务中心,张露娜党代表工作室就在其中,这里不仅有共享的心理咨询室、红色议事厅、路演赋能厅等九大功能区块,日常还承担起党代表驻室接待、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为辖区群众提供高标准服务。
作为台州市党代表、省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张露娜在基层治理、公益社会服务领域深耕十多年,充分整合公益服务资源、105名市镇两级党代表及其服务队伍,探索实施党代表“1+7(志愿服务队伍)+N(志愿者)”履职服务机制,通过收集微心愿、着眼微协商、瞄准微服务、深耕微文化,形成“四微融合”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围绕党员、社工、志愿者等各类主体,制定了‘楚鹰班·社工增能’计划,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课程、赋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素养,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储备后备人才力量。”张露娜说。
为了让党代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玉环市主动织密阵地网络,在11个乡镇(街道)建立“共享型”党代表工作室,并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情况,由点及面铺开二级阵地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在各地建立党代表联系点,不断延伸党代表服务触角。
“此外,我们还针对教育、政法、互联网等行业特点,建立了3家‘共联型’行业系统党代表工作室,各工作室依托阵地作用,发挥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优势,全方位凝聚起党员志愿者、专业骨干、网格员等力量,汇聚起履职‘强磁场’。”玉环市党代表联络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丹萍说。
目前,玉环按“一镇一室”全覆盖,在各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建立“共享型”党代表工作室11个、党代表联系点120个。
多元履职,难题解决在家门口
前两天,张俊党代表工作室接到一通感谢电话:在张俊的帮助下,新玉环人杜晓刚的孩子已成功就近报读玉环公办学校。原来,每年积分入学期间,总有一些家长险些错过申报时间,针对这一情况,张俊党代表工作室就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模式,手把手教老乡申报事宜,多年来已全程协助100多名老乡完成积分入学申报。
近年来,玉环不断健全“党代表接待日”“代表有约”等工作机制,采取“线上+线下”“固定接待+日常接待”等方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搭建“代表议事厅”、夜谈会商、你问我答等多元协同治理平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难题。
在沙门镇双斗村,村民们一直为年久失修的四眼斗闸发愁——闸门漏水,交通桥拥堵,项目推进受阻。沙门镇党代表工作室就把大伙召集到“潮声议事堂”,多次现场办公,最终不仅对接相关部门争取到1100万元资金,还合力攻坚拆迁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大麦屿港区的货车司机也尝到了“甜头”。过去,大麦屿港区集卡停车难,大麦屿街道党代表工作室就通过“主题夜谈”制度,联合街道科室、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商讨,仅用1个月就敲定了停车场建设方案。
芦浦镇党代表工作室创办的“漩星共享课堂”更成了企业职工的“定心丸”,每到假期及周末就为企业职工子女免费提供托管服务,4年来已有500多人次企业职工子女受惠。
今年以来,玉环各党代表工作室已收集梳理各类民生诉求453条,推动解决子女就学、矛盾纠纷、办理证件等“关键小事”“操心难事”“暖心实事”39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