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常州:钟楼的春天,从“新”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钟楼区引起热烈反响与共鸣。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钟楼作为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是常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钟楼有着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三个核心要素:算力、数据和算法。从算力来看,电信和移动(华为移动合营云)均在钟楼的华东云计算基地布局了算力中心,算力规模全市第一、华东领先。从数据来看,钟楼“三朵云”拥有全国最大的医疗影像数据、全市的政务数据和部分工业数据。基于算力和数据的优势,钟楼无疑是常州发展AI产业的底座所在。同时,钟楼正积极谋划区域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布局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储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春风浩荡千帆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更强引擎。本组稿件将聚焦钟楼区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全面深化建设的最新图景,展现钟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新”火燎原

  新质生产力,钟楼有什么?

  产业是经济之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2023年,钟楼区“两新一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68%;数字经济产业营收超300亿元,增长41%。从数据不难看出,“两新一智”和数字经济正是钟楼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方向,钟楼“四大功能区”中的“两湖”创新先行区和数字经济先导区也与之密不可分。

  以“数”催“新”,以“新”提“质”,在数字经济产业建设方面,钟楼早有布局。卫生健康云、工业云、政务云“三朵云”和华东云计算基地相关算力池的建设,正不断推动优质产业集聚: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的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去年成功签约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项目44个,联动艾创空间、长江院等机构导入孵化项目57个,园区就业人数近7000人,去年营收超80亿元。

  论创新优势,钟楼科创“磁场”不断发力,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去年净增高企83家,新招引科小114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微亿智造入选全市首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此外,去年钟楼还新增双创载体超10万平方米,与常州大学共建院士工作站,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科创飞地落户运营。

  论产业基础,钟楼多年深耕“两新一智”,产业土壤丰沃。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一直是钟楼全面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方向。2023年,东风农机、格力博、宝钢轧辊、精研科技等企业成功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信息化标杆示范项目;常州大数据有限公司、立卓信息等7家服务商成功中标2023年常州市产业链诊断服务项目;5家企业入选省企业技术中心。多年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钟楼目前已拥有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供应链)。

  论区位条件,钟楼不仅是创新活力之区,更是宜居宜业之地。千年古运河穿越全境,季子之风源远流长。钟楼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7家。交通上看,龙江路高架纵贯南北,沪蓉高速、江宜高速和312国道穿境而过,轨道交通2号线连接全区。随着腾龙大道、中吴大道西延工程的开工,未来全新的空间发展轮廓已经打开,钟楼将成为常州两大发展高地——“两湖”创新区和高铁新城之间的中枢纽带,常金一体化发展的聚力内核。

  “新”欣向荣

  新质生产力,钟楼以“质”致远

  在钟楼,一场向“新”而行的发展热潮已经涌动。

  以科技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在钟楼已成破土之势,正在这个春天焕发“繁花”美景。

  传统产业 创新质变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新质生产力要从既有产业里生发。在钟楼,新质生产力正在让传统产业插上创新飞跃的翅膀,助力升级腾飞。

  就在不久前,由西电常变自主研制的35kV柔性低频输电用电力变压器依托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这意味着我们产品的综合性能指标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西电常变技管处负责人董一青说。作为老牌制造企业,如何在激烈内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科技创新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据了解,西电常变2023年研发投入1亿元,其中研发设备投入373.45万元,今年还将投入16亿元进行技改,为历年来投入最高。“公司也是省内唯一一家有资质制造±800kV换流变压器的企业。”董一青说。

  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西电常变所瞄准的发展路径,亦是钟楼传统产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在钟楼,一批像西电常变一样的传统优势企业正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赋能 柔性升华

  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走进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的“眼、手、脑、云”智能视觉系统打通工厂智能化柔性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质检机器人、数字物料机器人、产线管理机器人、数字工厂管理机器人拥有了“火眼金睛”和“思维判断”能力。

  过去4年,微亿智造和智云天工开拓了超过80个场景,交付了超过400台智能设备和600套AI算法软件,开发了超过700个行业应用模型。在超过1200条生产线上为客户落地了人工智能应用,并且成功帮助企业节约人员超过1万人。

  不仅是数字经济,钟楼还运用丰富的数字应用场景助企“数转”。立卓信息与东风农机强强联手,数实融合为传统农机插上高科技翅膀,让包含无人驾驶农机服务的智慧农场落地北大荒;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与格力博联手打造立体仓储系统,将整体效率提升10倍……钟楼还不断提速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全力推进全市唯一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创建,截至目前,累计打造“专精特新”企业66家、建成5个省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向绿向新 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钟楼,这种绿色体现在一批高标准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上。

  以产业创新撬动绿色转型。走进位于钟楼经开区的钟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通过近三年来的技术改造,成功研发出BOPET特种薄膜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完全可替代同类进口产品,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同时,企业通过深挖潜能、技改等方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用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逐年下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3年,钟恒新材料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不仅是绿色工厂,钟楼还拥有一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公司从设计阶段提升产品的可回收率,使下游企业可以依据其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回收拆解。同时,公司生产全过程实现绿色供应链在线实时管控,通过系统进行整体优化管理,实现上下游供应链联动。

  目前,钟楼区共有30家绿色工厂(供应链),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家。

  “新”潮澎湃

  新质生产力,钟楼如何干?

  这个春天,创新领域的新动向给钟楼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未来,如何瞄准目标,以新质生产力竞逐产业高地,孕育新的机遇,钟楼已蓄势待发。

  “2024年将是钟楼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的一年。我们在加速底层技术创新的同时,将高效整合资源、联合创新,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让数字经济提升生产效率,布局新赛道,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区工信局局长周良林如是说。

  “其中,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点,钟楼将继续打通上下游,链接左中右,做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周良林介绍,今年钟楼将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加深合作,尤其是对接好头部企业、央企,在动力电池等储能方面做好产业配套。就在前不久,区工信局带队拜访了宁德时代,形成了一些关键的合作意向。

  在周良林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钟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钟楼区拥有建设常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底蕴,在一份常州市人工智能算力需求调研报告中,19家有自建算力的单位中3家来自钟楼,分别是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其中,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29.32P(P指每秒一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算力占据全市第一。

  周良林表示,今年钟楼将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全力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培育省星级上云企业,全年目标增幅30%,并大力培育典型应用场景。“加大扶持微亿智造对AI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的开发。同时,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力争打造格力博、东风农机等4家省级‘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

  同样,如何持续释放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思想驰骋空间,区科技局也在不断开展新的探索。区科技局局长谢剑介绍,今年将重新规划国家级孵化器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管理体系,提升招商机制、完善孵育链条。持续开展新能源产业对接,推进钟楼区企业与国内新能源龙头企业的合作。做大高企培育“蓄水池”,到2024年底,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超450家。“钟楼将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细化细分产业链图谱,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名单,完善链主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服务机制,吸引高端产业要素加快聚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