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

首页>地方频道>宣城>要闻

宁国:对标“沪苏浙” 抓实“点题式”改革

近年来,安徽宁国市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先发地区经验,围绕激发经济和产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及人才、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采取“点题”方式,谋划年度自主创新改革项目。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宁国市做到“地域最近浙江、环境最似江浙”,连续4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首评首获“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
  “谋”上做文章,对标“沪苏浙”把准改革方向
  宁国市积极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内外呼应”的改革协同机制。一是“宏观+微观”结合抓谋划。积极对标沪苏浙,学习临安、长兴、安吉等6个县市区的先发做法,重点推动产业基金、山核桃全产业链发展、露营经济等50余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点题+答题”结合抓谋划。市委改革办“点题”,多次分主题分领域召开专题会议,有效提升改革谋划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学习沪苏浙先进的理念、方法、思路。市场监管局前往杭州“市民之家”窗口学习,沉浸式体验便民服务,谋深谋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三是“数量+质量”结合抓谋划。市委改革办积极组织,发动市直单位自主探索创新改革项目,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突出系统集成、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新意、有价值。通过对市直单位自主申报的改革项目严格把关,指导帮助有关单位找准学习对标的关键点、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的着力点,做到学有榜样、改有方法、做有目标,筛选出凸显宁国味、改革味、沪苏浙味的改革事项。
 “新”上下功夫,聚焦问题导向攻坚重点领域
  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入手,项目化、清单制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一是以改革调结构强动能。在激发经济和产业活力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构建完善高能级战略平台、高质量骨干平台、特色化小微企业园协同发展体系,形成空间优化、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绿色集约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二是以改革通堵点、疏难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为提高执法质量,减轻企业负担,学习杭州富阳做法,谋划综合“查一次”改革项目。为“精细化”帮扶重点企业,“智能化”开展远程帮办,提升税务服务质效,学习浙江嘉兴做法,谋划税费智能化服务改革项目。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为着力攻克“1+4”主导产业内共性“卡脖子技术”,学习浙江新昌做法,谋划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攻关改革项目。在人才服务方面,学习浙江丽水做法,建立“跨省通办”联席会议机制和两地交流共享机制,谋划人才优质化服务改革项目。三是以改革惠民生增福祉。学习浙江长兴县先进做法,探索实施老年大学拓展办学改革。学习浙江嘉兴先进做法,通过加快公交体制改革、提升公交出行效率等工作举措,谋划探索开展公交品牌创建改革。学习浙江安吉做法,谋划推进“一张网供水一体化”保障改革项目。
  “立”上见成效,突出实干实效推动改革落地
  进一步强化攻坚性改革统筹力,以“四项机制”推动改革项目谋划工作出亮点、见实效。一是建立聚焦对标机制。紧盯沪苏浙先发地区改革动态,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敏锐。加强对市情、民情的了解掌握,站在改革前沿,用改革的眼光审视宁国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不足,找准对标学习借鉴的切入点。二是建立常态谋划机制。实施融合“数字税务+绿色金融”的“绿税贷”扩围、“乡村振兴贷”发展新模式、干部教育培训长三角一体化、优化基层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等改革项目。三是建立过程管理机制。狠抓落实,加强全过程“指导+监督”,健全日常调度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激励各单位真抓实干。四是建立复制推广机制。多角度、立体式挖掘宁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实战实绩推动改革落地。推出改革典型“案例集”,传递深化改革“好声音”。定期对各领域重点改革成果集中展示,推动更多改革做法上升为改革样本,形成“宁国经验”“宁国做法”。注重内宣外宣“齐步走”,借力外宣平台,持续推介宁国改革成果,不断扩大宁国改革的知名度、美誉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