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坚守为民初心 书写“幸福答卷”——2023年我市民政工作综述

民政爱民、民政为民,民政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市民政局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主责主业,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政为民”答卷。
  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
  2023年6月,东至县居民汪女士因患糖尿病引起十余种疾病,刚在医院花了一大笔资金做完手术,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主动联系她,并及时为她办理临时救助,这对于身患重病、许久没有收入的她,无异于雪中送炭。
  与以往遇困者主动申请救助的方式不同,这次救助是民政部门根据大数据预警,主动“找人”。
  2023年,市民政局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是“政策找人”。与传统求助方式不同,该措施通过大数据预警,变“人找政策、单方求助”为“政策找人、综合施救”。2023年,全市共主动发现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1756人,实施临时救助608人。这一转变使得困难群众救助更为精准、高效,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与该项措施同样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的,还有村(社区)互助社建设工作。
  2023年,为更好向困难人群提供快速有效的临时性救助,全市共成立乡镇(街道)“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55个,成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683个、“幸福家园”慈善基金46支,筹集“救急难”资金891.7万元,慈善帮扶1236人次。
  救急很及时,兜底也更有保障。2023年,我市困难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打卡发放的钱变多了。
  一组翔实的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至每人每月791元、754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至每人每月1068元、976元;分散、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50元、19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
  除了保障的钱多了之外,保障的人数也增加了。2023年,我市进一步放宽低保准入条件,新增低保、特困人员6308人。
  留守儿童获得感的提升也是一大亮点。2023年1月,青阳县杜村乡民政所所长、残联理事长有了一个新身份——留守儿童小钱(化名)的“牵手人”,负责对他进行“手把手”关爱帮扶。2023年,这样的留守儿童“牵手行动”在我市全面展开,共促成3065名“牵手人”与3526名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全覆盖关爱帮扶关系。同时,我市还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资助9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上学;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将池州市人民医院确定为定点医院;实施“池守童安”7个系列关爱服务项目,受益儿童达5000余人。
  基层社会治理更给力
  基层社会治理就像一根针,串联千条线,连接千万家。2023年,市民政局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让一桩桩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得以妥善解决。
  王迎新是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党委副书记,也是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如今,她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快速上传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这都归功于市民政局创新推出的“网格小助手”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
  2023年11月,市民政局在秋浦街道和全市6个综合服务型试点社区推广“网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王迎新通过此程序上传了居民反映的问题——清溪河沿岸树木枝丫影响居民生活。社区书记了解情况后,迅速与住建部门沟通,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网格小助手”小程序包含居民端和网格端两大服务模块,居民可以通过它获取便民服务、了解活动信息、反映诉求;网格员可以通过它简化日常网格走访工作,减少繁琐排查和纸质记录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万多人注册该程序,城市社区治理多了一份“掌中宝”。未来,市民政局将重点推进居民通过小程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网格小助手”小程序的推广运用只是我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3年,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及慈善社工作用,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2023年,我市社区工作亮点纷呈: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成683个城乡社区协商委员会,全市80个城市社区每百户居民平均拥有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33平方米,全市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超14人,打造了7个乡镇(街道)“多位一体”民政综合服务平台,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426个,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181场;全市共评估5A级社会组织2个、4A级社会组织4个、3A级社会组织2个,实施公益创投项目12个,投入资金60余万元,受益群众3500余人。为了助力经济发展,市民政局还指导池州市江苏商会、半导体行业协会、茶叶协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会抓好阵地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民政部围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来池开展调研,对我市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市就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在全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社工进社区,服务更专业。在我市,社工是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支专业力量。2023年11月30日,家住主城区远东国际公寓楼的张会兰老人家中十分热闹。这一天,秋浦街道社工站主动与她联系,安排人员上门为她理发。志愿者程平在帮老人理完发后,还不忘为老人收拾房间。如今,这样的社工服务在池州已习以为常。
  2023年,市民政局不断完善公益慈善网络,在全市56个乡镇(街道)设立社工站,成立社区(村)慈善基金61支,实施各类慈善基金项目137个,受益群众15万人,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17个。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7966人,注册志愿者总量达到35.28万人,全市志愿服务站点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基本社会服务更得力
  发展社会服务,筑牢民生根基。2023年,市民政局聚焦青年和老年两大群体,在婚姻登记和养老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政策很惠民,办理很方便。”2023年七夕节,老家在湖北的李先生与我省桐城市居民刘女士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顺利拿到了结婚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市开通婚姻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业务以来,办理的第一笔业务。
  2023年6月,我市正式开通婚姻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业务。此后,即使结婚双方户口只有一方在省内或者均不在省内,都可在我市快速办理结婚登记。2023年,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9016件,其中“全省通办”51件、“跨省通办”3件,服务零差错、零投诉。
  在池州各地婚姻登记处,让新人倍感贴心的还有民政部门新推出的“公民婚育一件事”服务事项。每位新人领完证后,都会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填写一份池州市“公民婚育一件事”申请表。这样一来,今后新人们在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户口迁移、生育登记等事项时可以少跑腿。
  除了见证幸福,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还为情感破裂的夫妻提供帮助。2023年,我市在5个婚姻登记处设立“情感驿站”、开设“婚姻课堂”,提供多项免费服务,成功帮助1556对夫妻重归于好。
  我市还大刀阔斧进行婚俗改革。婚事移风易俗被纳入683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新建6处婚俗广场,举办了10场特色婚姻活动,并在平天湖度假区建立了户外颁证点,在贵池区实施3年婚俗改革试点,现代文明婚俗新风正在逐步形成。
  聚焦老年群体,市民政局也推出了不少暖心服务。
  2023年,东至县探索的关爱脱贫高龄独居老人“民生样本”备受赞誉。该县专门制定了多个帮扶方案,建立并强化了乡村振兴、民政、卫健、发改、人社、住建、应急等部门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成为现实,此项工作也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新增了6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养老服务站、85个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15271平方米。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85家,床位数11392张,建成运营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424家。此外,还成功创建1家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出台《池州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20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全市4.1万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1676.8万元高龄津贴;为全市18615名低收入老年人发放2139.6万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补贴;为1133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争取900万元资金建成池州市认知症照护中心……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措施,折射的是提升养老服务的坚定决心,诠释了新时代民政工作者的为民情怀。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续新篇。“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深做实全市民政工作,让群众享受到更有温度、更有效率的民政服务,感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