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丹阳:文化赋能让乡村美到“骨子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地方历史文化是乡村的基因和底色,展现的是乡村独特的元素与气质,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基调与品质,文化赋能让乡村美到‘骨子里’。”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建明这样说道。近年来,丹阳市因地制宜将本地历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搭建起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桥梁,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彩赋能”。

走进江苏省传统村落——丹阳市开发区建山村黄连山自然村,景观桥、仿古亭随处可见。走过正在修建中的齐梁文化墙、千字文广场,就到达了位于村北侧的黄连山森林步道入口。面向山体,上山有一条步道,永明路、七贤路、建康路,兰陵亭、齐高亭、梁文亭……向上走,一路“齐梁文化味”的路牌、亭阁名等都在向每位登山者讲述着丹阳这个南朝齐梁两代帝王故里的历史故事。

齐梁文化是丹阳历史文化的核心,12座帝陵如同星座般散布在该市东北连绵的山峦岗阜中,而黄连山村正是齐梁皇陵分布的中心区域,是齐梁文化的起源地、发祥地和聚集区。“文化是景点的灵魂,为让黄连山森林步道拥有独特‘风景’,我们在步道建设过程中,特邀当地历史文化研究会加入,帮助我们对全线道路、亭阁等进行命名,就是为了让游客在登山的同时沉浸式体验丹阳的石刻文化和齐梁文化。”建山村党委书记丁志峰说,目前在建的2.2公里步道工程预计今年8月份基本完工,剩余的直通水晶山路段2.3公里步道工程将根据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城市名字是一座城的重要符号,丹阳却是个爱改名的小城,它在古代曾用过云阳、曲阿、风美、兰陵、简州等一串古地名,唐天宝元年更名为丹阳,沿用至今。在对森林步道建设的系列命名中,我们就选用了兰陵等曾用名。同时借助登山步道建设将齐梁时期的文化经典、文明成果、历史典故等内容,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赵建明说,步道的一系列命名均依据历史文化特色而取名,这不仅让步道独具“丹阳味”,也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在皇塘镇吕渎河南端,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滕村。这是该市乡村中沿袭古村名的古村落之一,入选江苏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走进滕村,能寻访到许多不同年代的古巷遗址及古河、古桥、古寺等。其中,根据该村原有的明代古建筑“父子进士亭”,于去年重建完成的“姜少保坊楼”,为这座古村注入了新活力。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台基式的二层坊楼,楼宇高耸,飞檐凌空,翘角嵯峨,是村子的新地标建筑。坊楼上下二层布置姜宝事迹展览图板,供往来游客参观浏览。

2020年,《丹阳滕村姜氏族谱》成功续修,让村民对家族文化有了认同感、自豪感。随后,滕村姜氏宗亲筹集资金,在原姜氏祠堂旧址上,重建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前后三进的新姜氏宗祠。2022年12月,滕村姜氏后裔姜建新、姜锁保、姜红辉各捐资60万元,启动重建“姜少保坊楼”;2023年,滕村又与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建成合作共建基地,旨在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在滕村,关系到文物保护与传承、民生实事等点点滴滴的变化,无一不凝聚着这个村的乡贤力量。“乡贤之力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无形之中托举着一个小山村向更美丽、更辽阔的天地前行着。”赵建明说,近年来,该村借助“家文化”,积极探索“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激活了乡贤资源,搭建了平台载体,写好了乡贤“助力”文章。“乡村从治理到振兴,得守得住‘旧’,也得推陈出新。”滕村村党总支书记姜亚庆说,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今后该村将进一步探索和开发“传统村落+旅游”模式,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近年来,丹阳市相继为黄连山、东城村、六都村和香海琴枫等村落和企业谋划设计了文化产品,取得了初步成效,让丹阳乡村各具特色。在今年3月30日召开的江苏省第二届优秀家谱评选表彰大会暨第三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上,丹阳共有8部新修家谱在省内外300多套参选家谱中脱颖而出,其中《滕村姜氏族谱》《云阳孙氏宗谱》(崇伦堂)荣获一等奖;《姜氏家珍集》一书则荣获文献资料类一等奖,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实践证明,乡村文化振兴既是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的战略选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必要保障。接下来,该市将继续以历史为基,以文化为鼓,用行动奏响乡村文化振兴最强音。(曾丽萍 殷显春 魏一楼 张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