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关于丽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2月26日在丽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丽水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丽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并作重要讲话,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系列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双五双十双百双千”行动主线贯通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和谐。

——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

——外贸出口增长8.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9%。

从全年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看,44项主要指标,包括31项预期性指标、13项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良好。除11项指标暂无数据外,31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2项主要预期性指标距离目标仍有差距(详见附表1)。主要原因:国内外经济环境依旧复杂严峻,需求收缩,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相对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虽然与原增长7%以上目标有差距,但同比去年同期已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虽低于原增长8.5%以上目标0.3个百分点,但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964.44亿元,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1.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三,为2020年以来最好成绩。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5亿元,增长4.8%,排名全省第四。第二产业增加值740.05亿元,增长6.7%,排名全省第五,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424.06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四。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34亿元,增长8.4%,排名全省第一。三次产业占比由5.9∶38.7∶55.4调整为5.8∶37.7∶56.5。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增长8.8%,领跑全市;莲都区GDP总量突破五百亿,缙云、青田总量超三百亿,庆元、云和、景宁等三县首次破百亿,山区县发展取得历史性提升。

“5+5”产业加快组链成群。一链一对策、一业一方案,推动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和富民强市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数字经济、时尚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产值1554.2亿元,增长11.1%。品质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增长10%。“丽水山景”和“丽水山居”为代表的乡村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云和梯田成功创5A。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丽水山泉”成为亚运会国宴用水,销售额增长3.7倍。以“链长制”牵引特色产业链发展,形成6个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链,其中青田全球特种钢产业链首次突破200亿元;4个超5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3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

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推进实施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10”工程,全面承接落实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9.5%、14%。规上服务业企业首次突破200家,营业收入增速连续7个月排名全省第一。32个省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6个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实现总营收440亿元,增长10%。出台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举措,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激发服务业活力。组织开展中秋国庆、元旦春节农文商旅促消费系列活动,扩大食、游、娱、购在丽水四大城市消费品牌影响力。累计发放消费券1.4亿元,撬动消费26.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64亿元,增长8.3%,排名全省第三。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增速20.1%。

有效投资量质齐升。扎实推进扩大有效投资“百千”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二,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建安投资增长12.7%,排名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1.7%、31.4%、54.3%,均排名全省第一;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41%,排名全省第二。深入开展“三加”促“三量”行动,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市重点建设项目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计划;23个交通强省建设重大项目前期节点完成率、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实现3个100%。衢丽铁路衢州至松阳段、庆元抽蓄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富乐德半导体、缙云怡亚通项目、超薄精密柔性薄膜封装基板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开工,丽水机场、景宁抽蓄电站、松阳抽蓄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加快建设。争取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9.98亿元,占全省份额6.6%;发行政府专项债券139.24亿元,连续4年创新高;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13个,取得新突破。

(二)创新深化打开新局面

“双招双引”双轮驱动。在招商引资上,全面开展“招大引强”大会战,迭代推出招商引资新政20条,设立招商引资最高奖“万象杯”。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2个,数量超过去三年总和;缙云、松阳、龙泉、遂昌、云和实现50亿级以上项目招引零突破;富乐德半导体产业项目实现百亿级项目再突破。在招才引智上,突出“以产聚才”,颁布全国首部以人才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法规《丽水市促进人才科技融合发展条例》,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人,增速首次排名全省前三。新引育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15人,相当于历年总和;新落地“绿谷精英”人才项目106个,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技能人才2.3万名,增长56.9%,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实力攀升。全面实施“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科技成果“浙丽转”模式成为全省示范;继2017年后再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数达到3个;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省海外工程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技术交易额较2020年实现“四个倍增”目标。首次完成省自然科学区域联合基金组建并获得27个项目立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9.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数字经济释放动能。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出台人才科技赋能半导体产业专项政策,数字经济主题基金扩大到12亿元。半导体产业引进项目62个,总投资近800亿元,实现产值97.04亿元,增长36.4%。新建成5G基站1201个。规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80.5%。富乐德项目通过国家“窗口指导”,项目当年落地、当年结顶。新增方正电机省级“未来工厂”,华威门业省级试点。

深化平台“二次创业”。制定实施《丽水市十大生态产业平台“二次创业”工作方案(2023年)》。年度计划拓展地块33块,已完成工程进度104%。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整治高耗低效企业417家;20个集中连片整治区域面积2506.87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投资86.4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3%;新谋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7个。松阳赤寿乡等3个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全省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优秀案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三年倍增”,新增上市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503家,纳爱斯成为全省首批雄鹰企业、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丽缙产业园创成全市首个省级高新区。

(三)改革攻坚实现新突破

着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承办第二届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丽水“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典型经验全国推广。充分激发革命老区政策红利,实现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县(市、区)全覆盖。开展革命老区重大项目专场招引,成功签约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协议7个、重大项目89个,总投资1205.29亿元。实施革命老区甬丽对口合作项目56个,到位资金60.46亿元。建设100个红色美丽村庄,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发展范例。开展“共富123行动”,打造“工坊+学堂+山递”山区共富链,建设837个共富工坊,开展强村公司助共富八大行动,带动6万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首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增幅全省“三个第一”。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点突破。率先全国制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项目级GEP核算研究,并创新应用于非法采砂生态损害赔偿领域。青田与永嘉、莲都与武义、缙云与磐安签订跨市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实现瓯江全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全面建立市、县两级“1+9”两山合作社建设运营体系,成立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浙江(丽水)林业碳汇交易平台。累计开展生态产品交易365宗、39.85亿元。丽水市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等4个案例入选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辅导读本,案例个数全国第一。

有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召开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大会。我市再次被财政部列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并获得2000万元奖补资金。创新推出“不动产+生态价值”融资等模式、浙丽林业碳汇贷等系列涉农金融产品,盘活沉睡资产306.7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增长29.2%。指导各县(市、区)提高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参保覆盖面,政保合作项目实现保费收入9.54亿元,增长18.1%。

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优化提升。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4个案例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构建“5851+X”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体系,推进“民营经济32条”与增值化改革有机融合,落实支持民营经济3个“70%”增长目标,全市民企获政府产业基金投资178家,协议投资金额占比92.2%;出让工业土地120宗、6009亩,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占比70.9%;民间投资项目获标准煤用能需求占工业企业用能需求的94.2%。创新7项涉企投资“多合一”集成改革,推动水电气网多办合一,实现6个联办事项和33个单一高频事项“一窗联办”“一站式服务”,有关事项材料精简率达65%、办理时间平均缩减达48%。市场经营主体突破35万家,创历史新高。打造“丽即兑-政策找企业”系统,新上线政策事项1031个,兑现金额48.2亿元。创新“终本出清”模式,累计出清执行终本案件6961件、涉案金额8.78亿元。

(四)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13个“人才科创飞地”建设,探索打造“研发在外、生产在丽”的产业协同创新模式;上海丽水(张江)国际科创中心6家企业实现研发在上海,成果转化在丽水经开区。促进沪丽现代农业、旅游康养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提升教育合作、医疗卫生等统筹层级,推进公共服务向共建共享跃升。与长三角知识产权联盟签订战略协议。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2023浦江创新论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暨人才科技赋能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举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发布《长三角城市共同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倡议》,参与长三角生育支持和孕婴安康联盟签约,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发展。

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258个,其中新建项目127个,续建项目307个,到位资金315.72亿元。9块“产业飞地”累计开发面积3374亩,完成投资108.32亿元,其中2023年完成投资44.21亿元;10块“科创飞地”累计完成投资23.7亿元,孵化项目77个,吸引副高及硕士以上人才231名;17块“消薄飞地”累计完成投资14.15亿元,其中,投资薄弱村9.37亿元,带动经济薄弱村1367个;10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完成投资82.08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44个。

对口工作扎实推进。投入支援帮扶资金2.04亿元,实施援疆援川项目50个。选派120名干部人才赴对口地挂职,接收对口地50名干部人才来丽挂职。召开梅河口冰雪旅游、新和县招商引资及文旅(丽水)推荐会,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81期,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数3772人。引导对口地区农村劳动力在丽稳定就业2000余人。开展疆果东送、工会帮销、梅河大米展销等对口地区农特产品推销活动,帮助销售农特产品6.62亿元。

进出口贸易稳固回升。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推进“扬帆出海”八大攻坚行动,组织450多家次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外贸出口增幅实现由负转正、回稳向好。进出口总额377.2亿元,增长16.2%,其中出口312.96亿元,增长8.2%;进口64.24亿元,增长81.9%,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排名全省第二、第四和第一。推动“侨资源”转化为“侨能量”,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新引进落地涉侨项目30个,投资总额121.77亿元。

(五)绿色发展实现新提升

能源物资保供稳价。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在建、核准待开工抽水蓄能项目6个,总装机规模达729.7万千瓦,总投资约473亿元,项目个数和装机规模均列全省第一。风光储一体化加快发展,全市新增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44.6万千瓦,增长17.9%,新型储能规模1.4万千瓦/2.12万千瓦时,全国首座风光水储能源汇集站建成投运。粮食安全根基夯实,粮食产量达到8.68亿斤,粮食产业经济增长32.3%。推进浙西南粮食仓储物流园区等涉粮“千项万亿”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3亿元,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进一步完善《丽水市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布局粮食价格监测点21个,应急供应网点228个,落实粮食应急加工能力1249吨/日。非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最高销售价格迎来“两连降”,两次累计降价0.49元/立方米,降幅达10.5%。

大花园建设全面深化。新创成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庆元县等5个省大花园示范县,实现省大花园示范县全覆盖。新增松阳古市古城、遂昌王村口镇、青田龙现村、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4个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入选数排名全省第一。获得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资金7488万元,资金量排名全省第二。新增种植花卉1.23万亩,建设美丽林相78.06万亩,打造彩色成果391个。景宁天元名都大酒店、遂昌凯兴开元名都大酒店、缙云锦江国际大酒店获评国家5星级旅游饭店。

环境保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地表水水质指数位列全国第二,连续7年夺得大禹鼎。市区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制定《浙江省丽水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试点实施方案》,新获批省级低(零)碳乡镇(街道)9个、村(社区)60个。累计培育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43个,总投融资超600亿元。获证碳汇项目累计减排14.1万吨、位居全省首位,捐赠2万吨碳汇用于杭州亚运会碳中和。完成省定能耗控制目标。

美丽丽水建设深化巩固。荣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覆盖。森林资源状况指标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启动自然保护地132个生物多样性样地建设,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推动共同富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生物多样性公众科普示范区建设和评价》等政策标准,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庆元县百山祖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实践地EOD模式项目成功入选首批省级项目库。

(六)民生事业获得新发展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莲都堰头村、大港头村亮相全国“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新建和改造“四好农村路”774.4公里。实施千名农创客引育工程,引进和培育有情怀、爱农业、善经营的农创客1000名以上。致力增收富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1元,增幅实现“十五连冠”;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37元,增长14.4%,排名全省第一,实现“八连冠”。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1.96缩小为1.90。

创业就业活力澎湃。入选全国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发放“丽创贷”1.19亿元,扶持创业近2000人,城镇新增就业3.13万人。建成共富驿站620个,提供服务2.93万人次,指导、帮助解决各类创业就业问题2000多个,推动创业特色融资支持10.36亿元,组织“创业入市第一课”等创业就业培训和创业论坛等54场,形成师徒结对300多人,提供限期免费创业场所896个。全市新增市场经营主体5.98万户,增长4.5%。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完成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100元/月。发放价格补贴749.59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99万余人次。2023年全市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497户,补贴金额993.6万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205套;棚改开工改造491套、基本建成4558套,实现2019年底以来棚改安置住房竣工率100%。

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全市民生支出515.49亿元,增长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9%。完成教育项目投资39.08亿元,建成学校项目20个,全市新增学位1683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98%,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7.8%。“浙丽保”入选省“十大工程总专班”典型经验案例,为99万人次提供大病保障2.43亿元,长期护理责任参保54.37万人。构建山区流动服务“十助”体系,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智慧流动医院”入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项目,养老管家服务覆盖96%村(社),残疾儿童实现就近接受专业康复服务。成功举办2023年丽水摄影节,创成艺术特色示范村40个。松阳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丽水乡村春晚”获评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案例。文艺精品迭出,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个、省“五个一工程奖”4个。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20个。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突出面临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资源要素缺乏、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同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部分订单转移和产能被迫外迁现象增多,外贸出口承压;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市场预期还不稳固,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仍然偏弱,居民消费意愿不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还需加快发展;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供给短板仍然存在,城乡居民增收依然承压,缩小“三大差距”、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持续加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的压力仍然较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化危为机,采取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切实予以解决,持续推进经济稳进向好。

二、2024年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工作建议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践行市第五次党代会工作目标的奋战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准确把握稳、进、立,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全面系统落实“八个必须坚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继续以“双五双十双百双千”行动主线统筹推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持续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水新篇章。

基于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体现“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在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的实干担当;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党代会报告目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出2024年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外贸出口增长5%;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详见附表2)

要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聚力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招引重大项目、培育现代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方向不动摇,努力提升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坚定不移把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着力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1315”特色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力争培育实现百亿产业链6条,其中150亿元以上4条;“1315”特色产业链规上产值达到14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突破100亿元,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半导体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超过200亿元,增长15%以上;新增工业供地6000亩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50亿元,增长7%以上。着力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成链成势,6条品质农业、林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600亿元,“丽水山泉”市场进一步拓展。健全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力争实现半导体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零突破和省级专精特新产业园零突破。

二是招大引强提升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聚力“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和“1315”产业链集群,紧盯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头部企业投资动向,重点谋划一批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的50亿级、10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联动打好驻点招商、基金招商、活动招商、中介招商、市场化招商“组合拳”,努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引能力强、产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项目。引进10亿级项目55个、20亿级项目14个、50亿级项目2个、百亿级项目2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65个、产业链项目100个以上。

三是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千”行动,全年完成有效投资110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能源水利投资快于面上增长。大力推进70个左右“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确保青田抽水蓄能电站、缙云棠溪水库、富乐德信息技术等重大项目8月份前全部开工。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0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支持。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指标奖励或预支,加大力度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处置等工作,争取更多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谋划三年滚动实施项目,年度实施跨乡镇项目6个以上。

四是提升政策集成保障成效。承接省“8+4”经济政策落实举措清单,统筹安排“8+4”政策配套资金120亿元以上,新增各项贷款余额650亿元以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新供应建设用地1.5万亩,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40万吨标准煤。力争全年减轻企业负担60亿元以上。优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系列举措,落实3个“70%”目标任务,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用电成本、扩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份额、提升创业创新补贴,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营造公平公正准入环境、推行“首违不罚+简案快办”机制、“无事不扰”监管执法模式、信用修复帮扶等举措,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后顾之忧。

(二)聚焦聚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牵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一是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5851+X”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坚持将服务链建在产业链上,编制重点产业专属涉企服务事项清单,针对性拓展项目、政策、金融、人才、科创等八大涉企增值服务,引导更多社会侧、市场侧力量入驻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扩容打造增值服务“中介超市”。建立为企服务十项实事机制,为企业办好需求迫切、普惠有感的实事项目。推广缙云“营商台账”兜底服务机制,强化有解思维,多作价值判断,破解企业难题,不轻易对企业说“不”。全面深化“综合查一次”跨部门联合执法,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是着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继续抢占GEP核算及应用推广领域话语权,研究建立丽水市生态资产核算机制,深化项目级GEP核算办法,推进GEP进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保护补偿。分步有序推进各类生态资源收储,全市完成400宗以上生态产品交易。围绕物质、调节、文化三大类型,打造一批具有丽水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志工程。以林业碳汇市场化交易为核心,推动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持续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建设,打造林业碳汇创新发展“丽水模式”。深化会议活动碳中和实践,发布大型活动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推进新农人增信等十大标志性改革任务,确保涉农贷款、绿色信贷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创建“浙丽乡村订制”区域公用品牌和消费帮扶数字化平台,组织协调全市强村公司、共富工坊、两山合作社及相关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产品开发经营,促进生态产品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

三是着力深化“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改革。“一带”地区聚力推进“万亩千亿高能级战略平台”和“三江口”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南翼”链式组团高能发展,推动腊西区块融入丽水经开区一体化发展,推动缙云先进制造业与丽水经开区实现互融发展。“三区”深化高品质“功能区块”模块,遂松区块深化乡村旅游、民宿、茶叶三大优势产业合作,推出三大联盟共富卡;合力打造遂昌云峰-松阳赤寿生态经济新兴产业平台,统筹金属制品、不锈钢管等产业链的延链补链。云景区块推进民生领域合作,继续实施云景高速差异化收费政策,开展教育、卫生等方面合作;推动两县木玩产业链强链补链,探索成立“木玩产业发展联盟”。龙庆区块聚焦“国家公园+”,共建环国家公园文创大走廊;加快“以竹代塑”产品开发应用,推动竹木产业跨区域规模化发展。

四是着力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推进建设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和商业特色街区等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样板(特色)城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强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扩大特色消费品牌影响力。发布实施促消费十件实事,巩固提升农文商旅联合促消费活动模式。持续把握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主动力地位,深入实施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10”工程,突出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集聚引领作用,力争实现总营收突破420亿元以上。谋划储备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50个以上,争取入库省服务业重大项目25个以上,加速推进项目投产达效。持续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00家以上。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研究制定赛事经济、山地休闲、旅拍研学等新业态政策,出台“住酒店(民宿)送景区门票”政策,实施文旅消费“九城行动”,推动“百县千碗”旗舰店进入街区经营,鼓励街区开发实景化沉浸式演出和常态化市集,打造新生代消费产业集群。

(三)聚焦聚力开放合作积蓄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是推动对外贸易扩量提质。邀请“千名外商进丽水”促进“万宗产品销全球”,常态化举办跨国采购对接会、组织5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展会。高质量举办侨博会,深入推进新时代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市县协同打造青田“第一进口地”。以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提升跨境综合试验区能级,打造跨境电商优质产业集群,力争全年新增跨境电商出口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货物贸易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贸易结构快速优化,加快智能交通、智能家电、木玩、钢铁、汽摩配、食用菌等优势产业集群向贸易数字化、国际化转型,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出台新一轮开放政策,培育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提升贸易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贸易救济、品牌孵化等涉外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是深化长三角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深度融入、切实加强同长三角城市的全方位务实合作。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普及普惠,持续做大“智汇丽水·共富同行”招才引智品牌,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交通主通道和区域路网建设。全面启动共建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全力构建山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新区。

三是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工程。以优化域外“科创飞地”布局提高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围绕“5+5”产业体系加大“产业飞地”项目招引力度,落地“产业飞地”项目10个以上,实施产业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实现产业合作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在杭州、嘉兴等地集中布局“科创飞地”,规范发展“消薄飞地”。促进群众增收和社会事业合作,继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探索建立“发达地区小镇+山区县小镇”山海协作合作模式,推进特色小镇从服务本地向辐射带动升级。

四是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抓好“创新深化”和“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破千”,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力争实现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面推动企业和高校联动合作,加快构建“绿谷卓越工程师”引培体系,力争全年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等省级以上人才80人。着力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举办丽水市“丽商菁英”企业家高质量发展研讨班;依托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杭州)合作资源优势,全年力争举办各类企业家培训10期以上。持续擦亮丽水“三宝”金名片,启动第五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

(四)聚焦聚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丽水。坚定不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一是深入实施能源绿保供工程。加快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印发实施《丽水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2024年度实施计划》,完成绿色能源领域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110亿元。加快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实施“光伏+”等八大工程,新增光伏装机50万千瓦。持续完善充电设施网络,实施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新建公共充电枪750个。切实加强能源保供工作,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163亿千瓦时以上,天然气供应4.5亿立方以上,统筹形成1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指标供给,确保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用能应保尽保。落实电力零售价格预警跟踪机制,推动工商业电价稳价降价;积极推动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切实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二是扎实推进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研究印发《全域美丽全民富裕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美丽城镇、花园乡村、花园庭院等美丽载体建设,创建花园庭院(阳台)各100个,推动花园庭院经济发展。举办“人人成园丁 处处成花园”活动100场。继续推进增花添彩,建设美丽林相65万亩,打造一批标志性彩色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品质农业、林业产业“接二连三”,引育更多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更多“农遗良品”,培育产值超百亿农业全产业链3条、超十亿“土特产”全产业链10条,林业全产业链产值增长6%。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全力建设美丽城镇,加快科技公园、水东二桥、大溪治理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建成城市花园中心、鲜花公园、摄影文化中心,投用水东综合客运枢纽、市体育公园、城东和金汇邻里中心。创成未来社区6个、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9个、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3个。

三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确保市区PM2.5平均浓度低于23微克/立方米,力争水、气质量排名均进入全国前十。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力再夺“大禹鼎”金鼎。实现全市县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覆盖,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达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高质量建设瓯江山水工程,做实做好“五大场景”打造及示范工作,实现数字信息服务融合运用。推进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争取设立百山祖国家公园。

(五)聚焦聚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建设平安丽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抢抓国家层面支持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遇,在“六个先行示范”上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争取先行示范区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好第五届红军长征论坛,创新探索浙南闽北革命老区毗邻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浙闽赣革命老区协商协作长效机制,积极促成一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领域重点合作事项。用好我市纳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议事成员的有利契机,强化向上争取,力争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丽水。紧扣革命老区“1+N+X”政策体系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精准谋划一批能够带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好高项目,谋划实施100个以上“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标志性工程项目,“串点成线带面”打造甬丽、长三角城市群以及浙闽赣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红色文旅发展带。

二是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以高质量发展基石、缩小“三大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基层治理现代化有力支撑的“1311”体系全面推动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建设。持续推进山区特色的“扩中”“提低”改革,探索惠民政策集成创新。推进“共富123行动”扩面提质,推广共富特派员制度,推进两批次共98个试点乡镇项目建设,优化利润分配机制。提高共富服务社覆盖面,重点向社区和高校延伸服务,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打造“浙丽乡村订制”平台,打造乡村共富生态圈。持续推动“共富工坊”扩面迭代,累计建成“共富工坊”1000个,开展“百坊示范·千坊提升”创建行动。持续抓好6个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建设、10个共同富裕省级最佳实践总结,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三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市助餐配送餐服务村社覆盖率达到75%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到25人;实现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建立覆盖全民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提升完善“浙丽保”。动态调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实施300个救助帮扶项目。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

四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普惠共享。扎实推进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以系统性布局解决不均衡、流动式服务解决不可及、共同体模式解决不优质等问题。深化山区流动服务“十助”体系,跨系统整合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提高智慧流动医院巡回频次,完善客货邮一体化模式,更好满足偏远山区群众用餐、就医、理发、农产品销售等基本生活所需。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打造“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场景10个。提高公办幼儿园和一二级等级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75%和80%,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比例达到36%以上。深入实施丽水市“健康60”行动,力争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以上。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21.8万人。举办世界摄影大会,加快培育“丽水山风”文创品牌,推进交响乐《金声丽水》等一批重大文艺项目,打造一批丽产文艺精品,举办丽水艺术节。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100家以上。实施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项目80个,打造5分钟邻里、15分钟社区、城乡片区“三大美丽城镇生活圈”。

五是全力守住除险保安底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落实17.1万吨粮食储备规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4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8.26亿斤以上。加强重要民生商品稳供保价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0.023以内。深化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市60%的乡镇(街道)完成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任务。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建设普适型监测点21处、无线简易雨量报警器400个、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10处。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持续推动松材线虫病疫点、疫情面积、病死树“三下降”。印发2024年丽水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点,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优化房地产风险项目“一楼一策”方案,迭代完善预售资金监管流程,防范化解各类市场风险。

三、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围绕“十四五”期间全市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要求,接续推进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实施。按照“完工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落地开工一批、谋划招引一批”滚动建设格局,2024年全市拟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430个左右,力争完成年度投资700亿元以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奋力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着力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实施重大交通项目44个,总投资11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0亿元。建成丽水机场、528国道遂昌新路湾至石练段改建工程、235国道松阳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全面推进衢丽铁路丽水段、义龙庆高速公路丽水段建设,加快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528国道龙泉西街至兰巨段改建工程、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638国道景宁九龙至红星段改建工程、S321椒江至武义公路缙云壶镇至三溪段改建工程等项目。积极推动义龙庆高速庆元段、杭丽铁路丽水段、温武吉铁路丽水段、青文高速青田段等项目前期。

(二)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致力产业创新,突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厚植未来区域,竞争和产业分工特色优势,实施产业项目163个,总投资19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0亿元。建成中广电器年产25万套空气源热泵、浙江星舰丽水动力谷未来工厂、中欣晶圆大直径硅片外延、旺荣功率器件半导体、龙泉市城市文化客厅、松阳县瓦窑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大力加快晶睿电子晶圆片和外延片制造、瑞云新能源科技5万吨动力电池、怡亚通数智液压、吉利智能热管理系统研发、上上德盛未来工厂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富乐德信息技术项目、华迪特材年产6万吨钢管、云和特色工艺晶圆制造生产线等项目。

(三)奋力推进绿色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围绕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实施重大能源项目22个,总投资5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9亿元。完成全年能源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建成庆元百花岩风电场、龙南220kV输变电、龙泉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缙云、景宁、松阳、庆元、紧水滩等抽蓄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青田抽蓄、青田舒海复合式光伏发电、云和县石塘镇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

(四)奋力推进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生态环境提质提标,实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94个,总投资6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2亿元,其中公共设施计划投资85亿元,水利计划投资47亿元。建成胡村水厂工程(一期)、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浙西南科技创新产业园基础设施、丽水南城中学、景宁金村水库及供水工程、松阳县中医医院迁建工程、遂昌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联城水系整治工程、城市内河整治提升工程(二期)、南明湖水域保护工程、龙石溪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缙云棠溪水库、青田新八源水库、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莲都高溪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

(五)奋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拉开框架格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增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功能集聚和人口承载能力。实施城市框架路网连通、基础设施补短、城市能级品质提升项目25个,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项目1个,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个。推进联城路湾、白岩四都、碧湖白桥“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综合开发,率先启动联城路湾区块路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加快建设树兰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统筹抓好桃山区块建设用地功能疏解,加速推进“两路一桥”、瓯江“十里画廊”、白桥双创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小水门大桥西侧、客运东站地块、水东城中中学区块、开发路与城北街交叉西南侧、名峰建材城东侧区块有机更新、水东中波台区块、小白岩村城中村改造前期等29个市区旧城区改建及成片开发项目,实施原灯塔游泳池区块、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第一批)、刘基祠文化广场扩建及明代古碑亭展示馆改造工程等5个地块保障性安居工程。

做好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厉行“丽水之干”、奋力担当争先,不断汇集形成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拼搏!

ae22b426-4607-445d-87bc-d1053ea28f9b_00.jpg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