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以旧换新”20天,上海楼市怎么样了

  从“以旧换新”到公积金利率下调,今年5月,上海楼市利好消息不断,市场端出现积极反馈。记者走访售楼处和中介门店了解到,新房和二手房访客量显著增长;公积金新政刚刚发布,尚未带来实际成交增长,政策效应有待继续观察;市场也在期待更多细则和支持政策落地。

  一些备受市民关心的话题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回应。5月3日,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和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联合倡议,鼓励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海“以旧换新”是由行业协会倡议组织,缺乏行政力量干预,难有成效。实际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以旧换新”落地20天,对于上海远郊楼盘的去化的确有帮助。

  吸引不少置换客户

  “以旧换新”并非上海原创。截至5月中旬,全国有50多个城市出台相关利好举措,但内容不尽相同,有政府介入的回购收储模式、发放换新补贴模式,还有代售模式等等。上海“以旧换新”属于代售模式,类似模式已在深圳等20多个城市推行。即房企、中介、购房者签订新房认购和二手房优先卖协议,如果在约定周期内二手房成功售出,则新房认购协议生效,反之则协议失效,购房者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昨天,记者走访了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象屿江湾悦府项目,楼盘位于奉贤新城金汇板块,工作日仍有购房者陆续来访。在售楼处沙盘一侧显眼处,摆放着“以旧换新”具体流程的提示牌。

  该楼盘营销总监王延超告诉记者,项目已经和两家中介机构进行联动。消费者认购新房后,可以和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出售协议,中介会将其挂牌售卖的二手房做线上优先推广,加大流量曝光。“自参与‘以旧换新’活动,我们售楼处的来访量增加了30%。目前有8套新房通过这个渠道签了定房合同,有1套已经成功售出。”他说。记者了解到,象屿同进·虹桥嘉悦府项目,也通过“以旧换新”吸引到了不少置换客户来访。

  “以旧换新”不同于过去的楼盘销售模式,不仅定金更低,还可锁定房源,提高了意向购房人的积极性。记者了解到,目前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楼盘共有13个,主要位于郊区,覆盖招商、象屿等房企。具体的定金和锁定期各楼盘略有不同,定金是房款的5%左右,锁定期中位数在2个月左右。

  增加一种降低成本的选择

  从中介机构能清晰看到市场端的变化。根据上海链家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5月22日,通过链家带客“以旧换新”指定的新房项目,产生了96套新房交易,同时新增10套二手房房源挂牌。上海链家五里桥门店店长周露说,他的团队近30人,由于访客增加许多,员工最近几乎全部出动。每人周均可以带看3到4组客户,过去只有1到2组。

  事实上,上海楼市早就出现类似“以旧换新”的销售模式。比如,远郊一些楼盘自发组织过“以旧换新”活动,有的只需要购房人先付定金5万至10万元,给予购房人最长半年时间出售二手房,若出售不成功,导致新房首付不够无法交易,定金全部返还。上海链家也有类似项目叫“置换无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两大协会联合推出的“以旧换新”活动,不能简单作为楼市政策来看待,它本质上是行业组织的一次更大范围的打通置换链条、促交易助改善的活动,是为购房人增加了一种降低成本的选择。

  从购房人的角度来说,参与活动等于有了一段“退款周期”,可以打消违约的后顾之忧。家住奉贤青村的陆先生深有体会,他需要出售一套老房子才能支付新房首付,不过远郊二手房去化周期漫长,如果提前订购新房,容易违约。参加“以旧换新”之后,陆先生看中一套95平方米新房,开发商承诺保留房源60天,旧房如果60天内无法出售,可无条件解除协议,无须承担违约责任,这给陆先生吃了一颗“定心丸”。幸运的是,旧房顺利找到买家,等7月份完成过户,陆先生就能如愿拿到新房。

  市场期待更多支持政策落地

  除了“以旧换新”活动,目前上海楼市的公积金新政也已经公布,记者走访一线市场端了解到,市场还在期待更多支持政策落地。“我们相信,如果有更多支持政策和细则落地,对房地产市场的活跃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象屿地产奉贤金汇项目总经理杨海臣说。

  今年以来,上海楼市利好以“小步快走”的节奏推出,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今年3月,上海迎来盼望已久的“小阳春”,二手房成交1.8万套,是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金三”又接“银四”,今年4月二手房成交量1.6万套,是今年以来的第二高点。但是相比常年表现来说,上海楼市还需要提升热度,市场也在呼吁出台更多利好政策来激活楼市。一些购房者告诉记者,希望上海在放松限购方面,可以考虑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后续服务也需要跟上。记者留意到,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行业协会明确提供“乐居换新购”平台,方便市民在线了解各个楼盘的优惠情况。在支付宝“乐居换新购”小程序上,已有13个楼盘上线,覆盖浦东、嘉定、宝山、普陀等区域,有1万多人进行过查询。不过记者发现各个楼盘的“以旧换新”活动流程和细则均没有公示,只能到线下具体售楼处才能了解到。有消费者表示,希望平台能够尽快优化,方便使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80
收藏
分享